中新网3月9日电 香港《大公报》9日刊出署名评论说,2010年两会有两个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全球经济危机走出谷底之时,两会将有什么组合动作;二是两会前夕温总理重提“兴亡周期律”,应视为两会重大课题。作为十三亿人口大国的总理能重提“周期律”问题,体现中国领导集体居安思危的明智与远见。
文章摘编如下:
“两会”作为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和运转部分,越来越引起世界高度关注。不仅因为中国和平崛起三十年,成为世界性大国;而且因为中国连续三十年保持全球最快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第三大模式。
笔者以为,2010年“两会”有两个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全球经济危机走出底谷之时,“两会”将有什么组合动作;二是“两会”前夕温总理重提“兴亡周期律”,应视为“两会”重大课题。本文想就“两会与周期律”谈点浅见。
温总理重提“周期律”
近日温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被问及治理公款吃喝、公交车私用等“三公消费现象”时,温总理说“必须管得住”。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他提到1945年黄炎培向毛泽东谈“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认为“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笔者以为,作为十亿人口级别大国的总理能提出“周期律”问题,体现了中国领导集体居安思危的明智与远见。
3月2日,笔者在网上看到老同学黄方毅五年前的文章。他是黄炎培之子,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文章题目叫《毛泽东•黄炎培延安对话六十年》。
“编者按”写道:六十八岁的黄直言相问:“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五十三岁的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随着中国发展,“两会”监督职能越来越强,比如对国务院重大事项及法治进程等监督。但与毛泽东讲的“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相比,可以有进一步完善之处。比如,“两会”参政议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理所当然。但在诸多“理所当然”中,有一个最应当“理所当然”的,那就是“民主监督”。
“人民监督政府”,事实上很难做到。“两会”则不同,代表可以提案,可以直言,可以议政,此乃中国特色“民主监督”。在这方面,笔者以为成就乃赫赫,不足亦昭昭。
比如,不少代表给人民的印象是,“审议”时像谈“学习体会”,“议政”时多谈“深受鼓舞”等等。虽也应视为理所当然,但更重要的功能,应当是“民主监督”,最大限度避免“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最大限度避免“周期律”。
“民主监督”的对象重在弊。比如,前些年“医改”、“教改”之弊;比如,官员腐败关乎兴亡,如何强化监督功能?可否“弹劾昏吏”、“指怠正宦”、“避亡兴正”、“伐荣诛辱”?笔者以为,监督非但不会辱没政府形象,反而会“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行,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方法可以设计,温总理讲“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上述问题可否“适度透明”?
“两会”开放性日强
有人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前提是封建专制制度。这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综观古今中外,兴亡交替却并不限于封建制度。
笔者以为,中国有望跳出“周期律”,基于四大理由:其一,中国协商民主政体经过六十年锤炼,日臻完善。笔者《中国政体影响世界》一文虽遭网上激烈抨击,但涛声依旧。
其二,中国综合发展模式成为继“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之后世界第三大发展模式,生命力与日俱增。
其三,中国突破了西方“多党制”、“两院制”等第二现代化政体模式,创造出“多党合作”、“协商民主”的全新政体,“两会”开放性与民主性质量日强,成为中国民主制一大特色。
其四,经济全球化必然发展为综合全球化,奥运会、国际维和、绿色和平等“世界大同”现象正在加速、增多,中国已融入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性“民主监督”日强。
当然,六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温总理提出“周期律”,是要我们时刻居安思危,这是国运、民祚之本。(陈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