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两会遏抑飙涨楼市 调控或会后升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两会遏抑飙涨楼市 调控或会后升级
2010年03月02日 1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日电 香港《文汇报》2日刊出一组报道说,内地楼市泡沫隐现,中央地方出招降温。专家预期,两会期间,内地楼市新政将接受民意代表的检讨,新一轮调控政策有望在两会后陆续推出。从中国经济总体形势判断,内地楼市不会“硬着陆”。

  文章摘编如下:  

    两会遏抑飙涨楼市 调控或会后升级

  “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房子”。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前与网友互动时透露了他从新华社得到的民意情况。

  的确,2009年内地疯涨的房价令普通购房者望而却步,并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各种热点预测中必然的民意焦点之一。事实上,不断膨胀的楼市泡沫已引起决策层的高度警觉,从去年底开始,中央地方联动的楼市调控大戏正式上演。

  专家预期,两会期间,内地楼市新政将接受民意代表的检讨,新一轮调控政策有望在两会后陆续推出。

  中央近期的调控力度逐步升级,一个月内五箭齐发定调楼市。随后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从土地、信贷等方面多管齐下治理楼市。

  有专家预料,内地房地产市场有望在下半年走向结构调整的轨道,逐步实现温总理向民众的承诺:“本届政府在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内部统计数据显示,09年全国大城市房价至少上涨40%,中小城市上涨30%,高房价已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不堪重负。

  内地一项调查显示,85%的网民期望政府加大调控房地产力度。在汹涌民意之下,楼市不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亟待破解的民生难题。

  从去年底确立“保八”无悬念后,中央开始经济工作重点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过热的楼市首当其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监管层对楼市的调控思路更为明晰,调控密度之大、动作之频繁历年罕见。1个月内中央接连出台取消营业税优惠、提高土地首付金至五成、“国4条”等措施,而1月10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再次加快了调控步伐。这份被称作“国十一条”的通知首次提出省级政府“问责制”,并再次强调二套房贷首付必须超过4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向本报指出,“国十一条”已明确提出了有关部委任务、责任和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但还需要一些操作层面政策相配套,如差别化的贷款、税收政策等,这些细化政策料将会在“两会”后出台。解决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快,仍需要政策执行有力和加大市场房屋供应量。

  对于未来调控政策的着力点,王珏林指出,政府要在盘活城市二级房屋市场、租赁房屋市场资源的基础上,严打“囤房、囤地”等违规行为。同时,城市土地出让金应划出一部分用于保障房建设,对因房屋价格上涨过快、增加市民生活成本的补偿,并且应该控制投机性、投资性购房的比例,加大投机性、投资性购房的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学者曹建海则向本报表示,未来政策重点还可让小产权房转正,国土部门对小产权的高压政策反而为高房价托市,小产权房其实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此外,银行应严控房地产业贷款规模。

  地方版“十一条” 密集出台

  在中央调控楼市“动真格”的重压下,近期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相继出台政策调控楼市。中央亦加大了对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督察力度,由住建部等九部委组成的督察组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对房地产交易秩序整顿、土地出让制度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力度以及抑制投机性购房的效果进行检查,为“两会”后出台新政提供决策参考。

  专家指出,今次中央吸取了上一轮楼市调控“重政策、轻落实”的教训,加大了对政策落实的督察力度。尽管地方政府调控楼市会令地方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风险,但中央在“国十一条”中明确将对政策执行不力的政府官员进行问责,很多地方官员一定会尽力落实。在“两会”上,各地的楼市调控思路也将面对全国民意代表的质询和考问,预料“两会”后地方政府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将密集出台。

  调控见初效 专家料楼市“软着陆”

  中央调控政策频密打压下,过热的楼市终于开始降温。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楼盘成交稀落,而杭州市主城区更出现零成交纪录。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房价涨幅回落,新建商品房环比上涨2.07%,涨幅比上月回落5.28%。

  专家指出,上半年楼市将以“滞涨”为主要特征,随着政策的升级和显效,下半年房价将有10%左右的回调。不过,从中国经济总体形势判断,内地楼市不会“硬着陆”。(罗洪啸)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