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1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20日刊出社论说,中国发出抗高房价政策的强烈讯号,预期房市泡沫将不再继续扩大,而在加强房贷融资管理的同时,有必要引导达成“软着陆”,慎防对刚刚摆脱衰退阴影的复苏经济造成冲击。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国务院为整顿房地产市场,于上月10日宣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简称国11条)”,正式揭开抗高房价的政策。随后在12日晚间突然宣布调高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也被解释为抑制房价的配套措施。这些都说明中国大陆对当前房价泡沫化的高度关切。
“国11条”从房屋市场之供需及房屋融资多方面着手希望达到抑制过高房价的问题。供需上从对土地囤积的限制下手,一直到价格标示,以及平价住宅的大量提供,目标在三年内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屋问题。融资上则对居民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支持,以及严格对二套购屋房贷的管理,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其中,已利用贷款购屋又申请购买第二套房之贷款者,付款比率不得低于40%。
紧接着国务院住建部宣布今年6项主要任务。其中,今年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将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一;另外,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去年增加一倍,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屋困难问题。并对“国11条”之增加城市住房规划及房贷融资信用管理作更细致的规划与落实。
信贷增长有相当比率流向房地产,这是造成房屋泡沫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梅的估计,2009年1至11月房地产业人民币4.8万亿元的资金来源中,约有3万亿元来自银行贷款。去年中国大陆前20大房地产商之销售金额高达5231亿元,比2008年翻了一倍。上海房地产均价已突破每平方米人民币1.5万元;北京四环内的商品房将在今年突破每平方米人民币4万元的纪录。
在中国经营任何产业,政策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国务院各部委连手公布“国11条”及随之而来的各项措施已造成今年初以来房市的抑制效果。政府宣示抗高房价政策的强烈讯号显现,预期房市泡沫将不再继续扩大,但这么重的出手会不会又对房地产业造成过重的冲击与伤害?会不会又外溢成为金融体系的风险?都是后续值得观察的重点。
综观“国11条”的思路,主要系在打击投机性住房需求。在土地国有的中国大陆,可以从土地的立项与批准中着手去调整国有土地释放作为住房的数量与时间,同时也可以如住建部的措施把住房土地区分为商品房、保障性、限价房,如此才可对不同类型之住房的供需带来调整。不过,房市背后的资金问题是泡沫与否的充要条件。因此,在加强房贷融资管理的同时,有必要引导达成“软着陆”,才不会造成“硬着陆”的伤害。
近年来,各国政府经常以货币政策作为对抗不景气的手段,其结果往往为因应不景气和失业问题,而调降利率、放松银根,导致房市在丰沛资金供应下出现泡沫现象。为了解决泡沫又出重手抑制,往往又导致“硬着陆”的后果。金融海啸即源于要抑制美国房地产泡沫而拉高利率,却使借助次贷扩充对房地产吹起的融资泡沫被戳破,进而引发全体金融体系陷入崩溃的危机。中国对抗高房价也要慎防对刚刚摆脱衰退阴影的复苏经济造成另一波的冲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