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面对ECFA商签大势 民进党叶公好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新华澳报:面对ECFA商签大势 民进党叶公好龙
2010年02月03日 17: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3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3日刊出署名富权的文章说,台行政当局官员3日向台立法机构党团说明两岸经合协议“ECFA”首次协商进展。一直强调须接受监督的民进党,其党团却变成好龙“叶公”,拒绝出席。此显示,在马英九当局和国民党加强倡导及多数台湾民众感到非商签不可的大趋势下,民进党党团慌乱了阵脚,处于自相矛盾、进退失据之中。后续事态发展如何,值得观察。

  文章摘编如下:

  台当局“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于3日上午偕同相关部门负责官员向“立法院长”王金平和“朝野”党团说明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首次正式协商进展。一直强调两岸协议尤其是“ECFA”协议须接受“立院”监督并须经“立院”批准的民进党,其党团却变成了好龙的“叶公”,2日宣称拒绝出席这个“说明会”。

  此显示,在马英九当局和国民党加强倡导“ECFA”的意义,及多数台湾民众也感到“ECFA”非商签不可的大趋势之下,民进党“立院”党团慌乱了阵脚,处于自相矛盾、进退失据之中,既不愿为“ECFA”背书,又担心将要负上“自我放弃监督”的责任,至少是已与民进党中央尤其是党主席蔡英文前天所做出的 “立院”必须强化监督与制衡“ECFA”的裁定相悖。后续事态发展如何,值得观察。

  实际上,过去在两岸政策上一直很有完整论述,“决议文”一个接着一个,辩论会常开不完的民进党,自从“扁案”爆发后,近年来却在两岸政策方面拿不出完整论述,只好边走边打,因而陷入短视性、盲目性的盲区,“凡马必反”,从而将“ECFA”视为两岸实现“经济统一”、建成“一中市场”的初级阶段,因而全力开打。

  在“说理”方面渐渐站不住脚后,其唯一的“用法”武器,就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认定ECFA一些主要内容涉及修改法律甚至是必须以另订法律适应之,因而强调必须送交“立法院”审议,并企图以其在“立法院”以立法技术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法阻挠之,将ECFA扼杀在立法程序之中。

  实际上,就在前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主持内部会议时就裁示,“立法院”接下来这个会期,必须强化对ECFA议题的监督。蔡英文还称,监督两岸协议必须实质参与,而非被动式“简报”。 

  由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确是有相关的规定,马英九作为十分重视法制的法学博士,遵守此法律规定;也由于马英九一心要做“全民领导人”,故也希望台湾与大陆所签署的各项协议能获得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共识,尤其是得到最大“在野党”民进党的“背书”,因而马英九对ECFA须送交“立法院”审议的命题欣然接受,并希望能借此化被动为主动。为此,日前他在外访途中与随访媒体茶叙时就透露,未来在ECFA协商过程中,相关部门每个月向“立院”报告一次;而首次报告就是今日,由“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主讲,并由“立法院长”王金平主持。

  但是,当马当局真的要表现出“接受监督”并努力要与“在野党”沟通的诚意之时,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却变成了“好龙”的“叶公”,临阵退缩了。昨日,民进党“立院”党团干事长李俊毅召开记者会称,民进党不愿意只是旁听,已正式拒绝出席今天的说明会,并要求王金平应尽速召开“朝野”协商。

  民进党“立院”党团为何要杯葛ECFA说明会?表面上看,是不满这只是“简报”,而不是实质审议。但是,目前还只是两岸商谈ECFA阶段。马当局是出于要努力做到透明化,加强“朝野”沟通并化解“在野党”疑虑的目的,在ECFA签署之前每月安排一次联席会,向“立法院”作项目报告的。这正是为了方便“朝野”党团能提前并更深入了解ECFA的内容,以利于在“立法院”审议ECFA时有更充分的了解。但民进党现在却本末倒置,拒绝沟通,岂非等于是拒绝听基本课,到了考试时才出场应考?

  民进党党团为何会有此心态?当然原因是多样的,但也不排除与最近一次“立法院”院会审议“地制法”时,其围堵战术失败,刚在审议“美国牛肉”法案中与马当局对着干的国民党党团,此次却是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导致民进党团失败的晦气心理有关。

  此也显见,民进党团终已看清,国民党团虽然对马英九有意见,但在关系到国民党能否“守住江山”的重大议案尤其是ECFA时,是将会空前团结,其行对外的,即使民进党如何耍赖,也都是能够通过的。而且,倘民进党在审议ECFA时耍赖,必会使强烈渴望台湾能避免边缘化的民众产生厌恶之心,而此时距离“五都”选举已十分接近,将会影响民进党候选人的得票率,尤其是“五都”选举是都市型选举,选民的自觉性较高,讨厌民粹主义。因此,民进党党团在既然不能为ECFA“背书”的情况下,那就只能是干脆“逃避”了。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