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3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说,东亚在过去漫长历史中创造出与欧美不尽相同的理性、理念、智慧和价值观、伦理观体系,这是独特的东亚共同文化认知。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文化认知,直到西方东渐的十八世纪,东亚地区基本上是和平睦邻、繁荣安逸的。在今天要想建立东亚共同体,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发现、发掘和重建东亚的文化共同认知,培养传承和发扬这一共同知的人才。
文章摘编如下: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呼声甚嚣尘上,尤其是日本,有人甚至提出将2005年作为“东亚共同体元年”。但是,就是在那年的4至5月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靖国神社参拜及历史教科书问题引发历史认识问题。金融一体化、货币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共同化等等,归根结底是一句话,全都离不开人的认知共同化。尤其是在东亚地区,鉴于东亚近代史上的种种因素,没有人的文化认知共同化,任何所谓的共同体都是建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
鸠山内阁执政以来,首先打的是外交牌,努力宣传“东亚共同体”构想。思考东亚共同体问题,明确感到相互之间共同的话题很多,但是共同能使用的语言却很少,要说到能通双方乃至数方语言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东亚在过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与欧美不尽相同的理性、理念、智慧和价值观、伦理观体系,这就是独特的东亚共同文化认知。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文化认知,直到西方东渐的十八世纪为止,东亚地区基本上是和平睦邻、繁荣安逸的。所以,在今天要想建立东亚共同体,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发现、发掘和重建东亚的文化共同知,培养传承和发扬这一共同认知的人才。
在西方教育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亚洲大学,现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知识系统变化了,迅速形成的全球知识库,迫使亚洲各大学应尽速合作,找出切入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对有用之知识作评价、评等。还要对如何适应及利用进行研议,以便能将从全球知识库中找出适以落实本地区之实用的东西。
其次是大学国际化,流向欧美的留学生潮流,渐渐地起了变化,欧美各国接受留学生的势头有所减弱,相对亚洲各国之间的留学迅速增大。就某种程度而言,外国学生人数的多寡,目前已成为一个大学国际化程度和品质保证的重要绩效指标。
面对这一潮流,大学必须——
1、修正教育的新目标,更加小心翼翼地规划课程,以适应不同人种和各种社群学生的要求。
2、在国际化的指标中加入课程的品质,跨校、跨国的合作研究计划和学生间的学术、体育、文化、科技交流以及社团和与学生有益的各种文化活动也应该成为衡量国际化程度的客观指标。
3、在高等教育需要的大量扩充或增加大学时,充分注意保持质量平衡,尤其是随着中国大学扩招而造成的大学数量的增加,考生录取率的飙升的情况下,负责教育的行政部门更应该对质量再作审酌,对大学进行评鉴,提升大学水平。
4、注意不同文化的碰撞。强烈影响国际化的主要因素为多元文化及文化差异,文化因素具有正反两面之影响。外国学生越多,意味着有不同的文化,包括思想、信仰和行为。 这些因素使得“教”?“学”都更加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冲突。 相互了解及接触是更加重要的,大学必须安排举办一些有用的文化活动,让本国及外国学生能彼此交换文化了解,创造国际合作的未来。
最令人担心的是日益严重的国际教育“商业化”。没有人会否认国际教育正渐渐商业化,但是这种商业惯例是危险的,因为将涉及品质及道德问题,因此尽量减少商业化气息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王智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