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日电 《香港商报》1日刊出署名文章《让塌楼坏事变“好事”》说,香港红磡塌楼灾难事件震动全城,引起极大关注。港府部门派员巡查全港4000幢楼龄超过50年的楼宇,对有问题楼宇将会动员维修。政府有关部门做出此等火速行动,可谓借助塌楼坏事转变好事。
文章摘编如下:
香港红磡塌楼灾难事件震动全城,引起各方的极大关注。就是因为“死人濽楼”才使发展局着令屋宇署组成40支工作小队,由2月1日开始巡查全港4000幢楼龄超过50年的楼宇,并期望于1个月内完成巡查。对于一些楼宇结构有问题的楼宇,将会动员屋宇署的承办商进行维修,并会按照法律发出维修通知书。
政府有关部门做出此等火速行动,可谓借助塌楼坏事转变好事,对当局构成压力,有力推动旧楼维修工程尽快上马。对于楼龄超过50年的旧楼维修问题,早于几年前已经在香港立法会议事日程上提出,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及跟进,可惜因人手问题或是其它原因,进度缓慢,成效并不理想,受检验的旧楼宇个案也不多。一些虽然发了通知书给受检验的楼宇业主,也因缺乏跟进工作而失去效应,等于有名无实,官样文章。故几年来,配合政府进行维修的旧楼着实不多,与4000多幢的比例差距很远。
以此进度,相信要用十年八年时间也改善不了问题,令这个“都市炸弹”发生严重危险,随时出现爆炸现象。目前当局提出组成40支小队巡查4000多幢楼龄超过50年的楼宇工作,以1个月时间去完成,即每个小队要在1个月内负责100幢旧楼检验工作,每日要巡查三四座旧楼,是否应付得来,还存疑问。大有既要保量也要保质才行,千万不要为了应付每日巡查三四座旧楼的数字任务,而忽视检查楼宇的存在问题才好。祈望当局不要为了“走过场”,应付今次塌楼死人事件才做出轻率承诺。
因为,超过4000多幢楼龄50年以上的旧楼遍布全香港九新界,不单单只集中在西环湾仔、中上环北角,以及九龙油麻地、大角咀、深水桋、红磡、观塘;甚至在新界的荃湾大埔粉岭上水元朗等都多见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兴建的旧式唐楼。如何调动40支小队巡查工作,不但要划区进行,还要有步骤,所谓地大人少,净行已经行到脚软,更可能有疏忽漏网之“鱼”。
建议政府发展局不要限死1个月时间而放宽一点,或则放宽至2个月或3个月也无妨。并且选择先急后缓的方式,先选择重点楼龄,尤其是曾经使用咸水兴建的楼宇,例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兴建的一大批4至6层高的旧楼。
二要先验外后验内的做法。所谓先验外就是先巡视旧楼外墙为主,然后才去验旧楼内笼(内部)。从楼宇的结构来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超过50年的旧楼,结构基本没有问题,今次红磡马头围道整幢倒塌事件实属少之又少的罕有个案。
若不是将其主墙拆动的话,塌楼事件可能避免出现,外墙批荡剥落是都市行人造成最大生命危险,尤其在行人最多的热闹街道,一块小小的批荡石屎块堕下就随时杀死路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旧式楼宇,外墙多是三沟灰批荡,甚少纸皮石外墙,经历数十年的风雨侵蚀最容易出现爆裂,若能及时维修就可避免意外。
建议有关部门最好在今年雨季来临之前做完巡查工作及进行维修工程,才能有效确保都市行人的安全。
三要先对处在最多行人道上的旧式楼宇进行先验先修的办法。一旦出现旺市旧楼外墙出现批荡爆裂就要马上抢修。也必须赶在风季雨季来到之前进行。许多外墙批荡剥落而飞堕个案多在风雨之时发生的。
政府除了组成40支小队参与巡查超过50年的旧楼之外,还得要呼吁广大市民尤其住在旧楼的业主和住户留意楼宇外墙情况,一旦发现有剥落现象就得马上通知有关部门派人跟进或实时维修。这比单靠40支巡查小队有效得多。
红磡塌楼事件诚属不幸,但事件却唤醒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进行有关补救措施,乃好事也。(文满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