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中日韩可建环西太平洋高铁 培养新亚洲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日报:中日韩可建环西太平洋高铁 培养新亚洲人
2010年02月01日 1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东亚各国可以利用各国经济社会现有的“对偶结构”实现“耦合”,最后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面对未来十年,中日韩三国可率先制定“东亚共同体”基础设施。首先可建设环西太平洋高速铁路或磁悬浮铁路、连接西太平洋各大城市。此外,可投资青年,培养新的“亚洲人”。

  文章摘编如下:

  过去的10年,是日本失去辉煌的十年。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2000年14.5%降至2008年的8.1%,而同时,中、韩及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则从8.8%升至12.2%。对于经济混沌、社会迷茫的前景,2009年秋的大选,日本民众抛弃了自民党。去年岁末,民主党政权公布未来日本十年成长战略,宣布至2020年,日本要在“环境”“健康”“观光”三领域打造出100万亿日元产业,创出400万人就业机会,实现年平均3%增长。

  人们能够相信民主党的这个目标吗?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日本经济问题是存在严重的“消费不足”,尤其是民间消费不足。尽管拥有庞大金融资产,但对未来日本投资者却充满不安,缺乏投资信心。必须说,没有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合作,日本就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日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09年度的日本通商白皮书,就曾提出吸收亚洲发展中国家“中间层”消费者设想。必须说,未来十年,日本如想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须彻底改变战后形成的经济体制,顺应、融入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潮流。

  今天,中日两国经济社会结构,存在一种奇妙的对偶状态。日本政府缺乏资金、人口;中国政府拥有资金、人口。日本拥有技术,中国缺乏技术;日本停滞,中国发展。规模相当,2008年以美元计算中国经济规模约为日本96%。笔者以为,如何实现中日经济社会的“对偶变耦合”,是日本经济实现增长,中日经济实现双赢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中日经济、政治关系也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历史发展阶段,即日本已经进入实现工业化后的休整期,假如仅仅依靠日本自身的力量,这个时代可能持续很长。而中国则正处在近代之后高速发展。未来十年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十年。中国依然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工业化,促进市民社会发展。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如何处理两国经济关系,发挥政治的主导作用,对于两国双赢、构筑未来东亚共同体框架,均有现实意义。

  东亚地区各国,可以利用各国经济社会现有的“对偶结构”,实现“耦合”,最后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笔者以为,面对未来十年,包括韩国在内的东亚三国应该率先制定“东亚共同体”的基础设施。首先,应建设环西太平洋高速铁路或磁悬浮铁路、连接西太平洋各大城市,先实现各大城市市民的无签证往来,此后再逐步扩展至各地方城市乃至全国。

  既往成熟产业利益错综复杂,不易协调。因此,东亚国家可率先在环境、能源、信息系统、医疗保健系统等领域先行实行合作,建立共同组织或企业,推行共同标准,逐渐再扩展至其他领域。

  此外,应投资青年,培养新的“亚洲人”。笔者提议,应在东亚国家学校之间实行大规模教育交流,相互承认学分,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的16年间,分别在中日韩三国学校各学两年至三年。大学应该跨国合作、合办,成为培养全新的“亚洲人”的基地。为此,各国必须修改现行的教育法规,以适应、促进新的教育形态出现。

  未来十年,东亚各国应以创造的胸怀,向未来投资。笔者相信,通过国家关系的创新,未来的“亚洲人”,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活力亚洲”、“创造亚洲”。(刘迪)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