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8日电 香港《大公报》8日刊文说,六十年来同期降雪量最高值的大雪过后四天,北京交通陆续恢复正常、城市运转有条不紊。此次北京面对灾害天气所展现应对能力的进步显而易见。与此同时,从专业硬件设备补充、市民和行政管理的社会意识上,则都应更加未雨绸缪,北京的经验也可为全国其它城市借鉴吸取。
文章摘编如下:
创六十年来同期降雪量最高值的大雪过后四天,北京交通陆续恢复正常、城市运转有条不紊。
这场大雪,让很多人联想起2001年的那场雪。当时的雪没有这次大,却导致全城交通瘫痪,许多北京市民不得不徒步数小时,凌晨才回到家。与那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雪相比,此次北京面对灾害天气所展现应对能力的进步显而易见:十余万人次的环卫工人、各种扫雪设备,投入总量为过去五年所用总和的融雪剂纷纷上阵,城市供电、供暖、各项物资也保持平稳;中小学停课一天,不少公司相应允许员工在家办公或放假,大大减轻城市运转压力。疏堵结合、多管齐下,大雪次日北京城市运行基本正常。
有作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场倾盆大雨过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管理水平高下立见。有人说高楼、道路是城市的客厅,而地下排水系统就是城市的卫生间,一个家庭的卫生间若排水不畅比客厅杂乱一点更堵心。面对大雪的考验,亦同此理。
近年北京公安、消防设备得到很大改善,公交系统车辆更新也很频繁。此次大雪表明,应对雨雪灾害等极端天气,专业设备力量也需加强。有网友撰文介绍日本机场经验时称,日本各机场是按照历史数据最高值配备最强的除雪设备。如作为日本北陆重要支点空港的新潟机场,为保证飞机顺利飞行,配备70台左右的各种除雪车辆及除雪材料。
多年前,北京市民和单位还会按“门前三包”自觉清扫积雪,但在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耸立的今天,很多地段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积雪无人问津的景象,是否意味相关法规和监管需要跟上?
汽车保有量的急遽上升,城市运行节奏的加快,未来再遇大雪大雨等极端天气,除雪、排水不力都会让一座城市付出更大的成本。从专业硬件设备补充、市民和行政管理的社会意识上,当局都应更加未雨绸缪,北京的经验也可为全国其它城市借鉴、吸取。(贾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