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武广高铁成“贵铁” 本该属国民福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武广高铁成“贵铁” 本该属国民福利
2009年12月28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28日电 香港《大公报》28日刊文说,武广高铁成“贵铁”,具有公益属性、本该归属于国民福利的武广高铁:难道只考虑商业性,就不考虑公益性?由纳税人埋单,为何不能更多地惠民,而是只为商机?

  文章摘编如下:

  万众瞩目的武广铁路于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但一、二等票价分别为780元、490元。“高票价”让本来充满希望的大众大失所望,网友们纷纷表示高铁成了服务富人的“专利品”,高铁成“贵铁”。而据媒体报道,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早前京广在线武汉至广州、武汉至深圳、武汉至长沙的所有点对点列车或将面临停运,这将逼着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昂贵的高铁。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轨道客运专线,武广高铁的开通意义非凡:不仅将广州至武汉的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3小时,将从根本上解决京广铁路武广段运输紧张的问题,颠覆了人们旧有的时空观念。而且,它还开启了中国高铁时代的大幕。随着中国交通发展和城市群的崛起,高铁已成为时代的选择。

  贵过京津高铁

  然而,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武广高铁,不仅仅是“速度之高”,而且还成为“价格之高”的代名词。京津高铁一等、二等票价每公里分别为0.58元和0.48元,但武广高铁相对的票价分别为0.73和0.46元。武广高铁一等票均价比京津高铁要高出0.15元。但即便是京津高铁的票价,也有71%的乘客认为“无法承受现行票价”。87%的乘客认为,京津高铁为出行、旅游提供了方便,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工作、天津生活”的同城化概念,还有距离,票价成为主要障碍之一。

  高铁成了服务富人的“专利品”,高铁成“贵铁”,还表现在有时比乘坐票价打折飞机还贵。而且,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早前运行的武汉至广州、深圳、长沙的所有点对点“普通列车”将面临停运,乘客们将无可选择地“被高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由纳税人埋单建起来的更快速的交通工具(当然包含武广高铁),反过来又成了对无数纳税人的一种高价“剥夺”。就目前的春运来说,由于武汉至南方的其它火车中断,运力可能并不能改善多少,仍不能有效缓解春运难,价格高又增加了“普通乘客”的来往成本。显然,武广高铁的运营对普通乘客来说并不能增加多少福音!

  相关部门看中的或许不是对于普通公众尤其是不断来往于南方与武汉、长沙等地打工的农民工的“惠民之举”,而是来自经济发展的无限商机:武广高铁带来了“三小时经济圈”并形成“武广经济带”。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曾表示:如果交流畅顺,武广高铁将会为沿线三省带来巨大商机,五年后GDP有望因此而提升3%至5%。广东工厂迁湖南,鄂企屯兵到湘南……还有专家粗略估计,武广高铁或将牵动千亿元产业转移。因此,便出现了这样的景况:粤北湘南摩拳擦掌迎接产业转移,湖南省还为此特意推出三十四条新政;广东地产商北上两湖抢“洼地”,两湖投资客南下广州占“高点”……

  票价难以接受

  据了解,为了应对武广高铁对航空业的冲击,12月17日,南航在武汉天河机场开通“武广空中快线”:每日8时至23时之间,南航武汉─广州和长沙─广州两条空中快线,分别为旅客提供往返14个、16个高频次航班,武广快线日后还会随客流增加而加2至6班。凡持5折以上机票的乘客在当日还可以自由转签,随到随走。而且,快线的票价也大幅优惠,从当日起至2010年3月28日,武广快线提前15天购买单程票,票价390元起,提前五天购买来回程票,票价只有790元起。显然,这一票价要比武广高铁优惠得多。

  然而,对于武广高铁如此高的票价,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此前下发通知指出,武广、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开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属于铁路客运新产品。“为形成合理票价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公平竞争”,根据《价格法》规定,武广、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动车组列车暂实行“试行运价”,由铁路运输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确定试行运价水平。正是“自主确定”这一定价自主权,才使得武广高铁的票价高得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想知道的是,具有公益属性、本应该归属于国民福利的武广高铁:难道只考虑商业性,就不考虑公益性?由纳税人埋单,为何不能更多地惠民,而是只为商机?武广高铁成“贵铁”,本不该如此“铁定”(铁道部自定),也不该置民意于不顾。(张东阳)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