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文说,泰拳手狂言秒杀中国对手及“奥巴马女郎” 暴红背后,藏着网络策划炒作影子,这种事情多了,一方面吊起人们胃口,另一方面看又可对一大部分人进行普及教育,让他们不会在同一地方被骗两次,对社会民智进步倒可能有帮助。但炒作人才若居“庙堂”,或被公卿大夫们借用同样手法,可能就会玩弄民意于股掌间,这才是比较“可怕”的事情。
文章摘编如下:
新闻会议上听到泰拳与中国散打争霸的新闻,间中还夹有向少林寺挑战、泰拳手放狂言秒杀中国对手的作料,大家的直觉就是其中必然有炒作因素。经过接下来陆续几天的新闻跟进,中国媒体终于爆出比赛推广人如何借助民族情绪,以杜撰的激烈言辞挑起公众注意,并将这种手法自比为魔术。
再怎么在事后揭露炒作的内幕,单从传播效果来看,操盘手已经达到了轰动的宣传效应,让这场比赛获得最大程度的关注。看准人们无聊的生活中需要新鲜的刺激搅起波澜,只需要添油加醋,辅以特定的主题素材,就能够引起瞩目。
只要达到目的,手段不是问题。这是很多炒作者的哲学。
最近另外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奥女郎”。奥巴马访问上海期间在上海科技馆演讲,坐在他后面的一个漂亮女孩被拍到脱去亮眼的红色外套,然后被放上网络,惊艳一时,跟帖无数,随即“人肉搜索”,原来是上海交大研究生。被“发现”芳踪后,女郎再开博客,表明无辜、绝非刻意炒作。
看“奥女郎”暴红的轨迹,不是内行人,并不容易识破其中的操作痕迹,或觉得破绽不多。直到有另外的网络策划人向媒体公布内幕,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奥女郎”背后有一个策划团队,由她的经商男友出资10万元人民币,另一家机构出资10万,由北京的一个网络策划团队进行,炒作“奥女郎”的知名度之后,再伺机进入演艺圈。
根据网络策划人的说法,策划的第一个阶段是座位。安排好最佳座位之后,女郎脱去外套的动作、时机也都是按部就班。论坛发帖是策划的第二阶段,叫做“发展点”,发到网上后,必然会有“轻解罗裳”、“勾人眼神”等吸引眼球的字眼,让网民热议。第三阶段就是借助传统媒体的宣传能量,为媒体找到“新闻点”,吸引媒体写稿、发稿,成为整个炒作计划中的“爆发点”。然后就是女郎开博客,与公众、媒体、网友互动,则是炒作的最后阶段——“延续点”,延续新闻热度和价值。
果不其然,一切皆在策划者的精心计算之中。铺天盖地的报道、热烈不息的讨论、不断进行的转帖,策划公司的成本仅5000元人民币,所达到的曝光率、知名度和传播效果,岂是传统的广告所能企及?在这样的反差面前,非常规的手法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市场,谁又会不想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呢?
网络策划与传统媒体互相需要、互相利用,完成了一场惊艳的追逐之旅。待尘埃落定,各有所得,女郎也实现了暴红的目的。网络策划人善于借助传播规律、熟悉网络热点的周期、善用多种网络平台,并且“照顾”传统媒体的需要,从公关公司的角度来说,这场策划算是非常成功。
这种事情多了,一方面吊起人们的胃口,但同时也增加对事件的怀疑,背后都有利益的操弄,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简单直接而又值得相信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事网络策划的相关人才,其实是对社会的敏感度、敏感点以及公众的情绪起伏、痛处痒处有非常细致而准确的把握。从这一点看,他们可能具备连社会学家、政治人物都未必如此敏锐的感知社会热点、了解民间情绪的能力。他们了解人心深处最容易被打动、被挑起的部分,也善于调动看起来煞有其事的资源,比如所谓的网友热议,很多其实是自己发动或雇佣的特定对象,制造所谓的民意和热点。
这些人散于江湖,偶尔为舆论提供一些劲爆的素材,挑逗一下骚动的民心,调剂一下苦闷的生活,在全体达致最高潮时再揭露或被揭露真相,让围观人等轰地哑然失笑,随即散去,期待下一次的炒作,对民众过日子来说,却也不是什么坏事,达致娱乐效果。何况还可以对一大部分人进行普及教育,让他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被骗两次,炒作的伎俩和判断的能力交相成长,对社会民智的进步倒可能有所帮助。现在人们的见识也广了,眼界也宽了,经验也丰富了,一般小打小闹的炒作还真入不了法眼,这也和之前不断被“忽悠”的经历有关。
但是这种人才若居于庙堂,或被公卿大夫们借用同样手法,可能就会玩弄民意于股掌间,这才是比较“可怕”的事情。凡事预先规划,公布或改变政策时,公众的每一步反应,都了然于胸,按部就班、逐步逐项地实施发布,或是主导某一特定事件,服务特定的目的,对媒体的特性、公众的反应都踩准节拍,制造民意,最终造就高明的政治御术。
当然,政府公关或危机处理,与政治操弄或操纵民意,手段可能一致,目的却大相径庭。两者间的性质论定,也往往就在一线之间。(周兆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