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7日电 香港《大公报》7日刊文《气候峰会能否成功 关键还看美国》说,举世瞩目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拉开帷幕,与以往历次气候会议不同的是,这次大会吸引了最多关注,承载了最大期望。这次有最多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能否就地球的未来达成一份新协议,要不要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关键还在于美国的态度。
文章摘编如下:
举世瞩目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与以往历次气候会议不同的是,这次大会吸引了最多的关注,承载了最大的期望。围绕此次大会的博弈很早就拉开帷幕,但这次有最多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能否就地球的未来达成一份新协议,要不要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关键还在于美国的态度。这次大会是对奥巴马能力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其意义决不亚于全球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全球变暖,美国的“贡献”最大。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二十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23.7%。但在应对全球变暖中,美国却态度暧昧,力度最小。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估算,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应该达到25%至40%,才能避免全球变暖至危险水平。但就连自诩为应对气候变化“旗手”的欧盟的减排20%目标距此也相去甚远。而美国目标千呼万唤始出来,奥巴马政府“负责任”地宣布,到二○二○年在二○○五年基础上减排17%,但这仅仅相当在一九九○年基础上减排4%,不仅比欧盟目标差得很远,甚至比《京都议定书》给它规定的第一承诺期7%的目标还低3个百分点。
在减排问题上,美国一直态度消极,《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二○一二年即将到期,但美国迄今仍未批准这一协议,成为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唯一发达国家。奥巴马上台后,态度虽然有了些许调整,但立场并未有本质变化。
美国的态度有示范效应,既然全球暖化第一大责任国可以为所欲为,那么其它国家同样可以不受国际规则的约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都在美国这面“大伞”的保护下,附条件地提出了各自的减排目标。这个条件便是违反气候变化谈判所遵循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要求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强制减排。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本不该承担这种义务。但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一些发展中国家近来纷纷宣布要采取自主行动,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纷纷公布了自己令人鼓舞的减排目标,展现了对地球未来高度负责的积极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地球亟需“退烧”,这已是人类的共识。为了引起大国领导人的关注,马尔代夫举行海底内阁会议,尼泊尔也把内阁会议搬到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对人类未来面言,哥本哈根大会决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领袖聚会。奥巴马的“明星”效应解决不了全球变暖问题,美既然标榜是“负责任的大国”,那就要真正拿出勇气,敢于承担责任。世界多一点公平正义,人类就会多一份和谐。(施君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