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慰梅(Wilma C. Fairbank,1909-2002)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1991)的夫人,本身也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及建筑的学者。一九三二年,新婚燕尔的费氏夫妇在北平学习期间,结识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因共同的学者气质及爱好,使他们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费氏夫妇二人的中文名字便是梁思成所起。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动荡岁月中,两对夫妇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与联系。他们的故事更因一本颇具传奇色彩的图书原稿失而复得,继而在美中两国先后出版,而一直延续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费氏夫妇在华期间,曾于一九三四年参与梁氏夫妇的中国传统建筑实地调查考察之旅。费慰梅因此爱上与西方建筑截然不同的中国传统建筑,并成为梁思成任负责人之一的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还直接进行了武梁祠与朱鲔墓石室的复原工作。抗战期间,梁氏夫妇随中国营造学社辗转落脚于四川宜宾的李庄,继续中国建筑史研究工作。费慰梅则于一九四五年五月被派往重庆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
一九四六年,梁思成在李庄以英文书写完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文稿。费慰梅在繁杂的公务中抽时间审读了文稿,还改正了其中的英文错误。一九四七年春,梁思成应邀到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时,将此文稿及相关图纸和照片带到美国,希望能在当地出版。后因林徽因要做大手术,梁思成决定立即动身返回北平。行前,他将图纸和照片交给了已回到美国的费慰梅,自己只带走了文稿,以便在漫长的归国途中将其修改定稿,然后再寄回给费慰梅安排出版。但不曾想后因中国局势骤变,文稿从此音讯杳然。
一九五七年三月,梁思成托人捎信给费慰梅,要求将图纸和照片退还给他。费慰梅按梁提供的地址,将这些图纸和照片邮寄给一个在英国的华裔学生,再由其转交予梁思成。这个学生在当年六月曾致函费慰梅,确认邮件已妥收。但直到一九七八年,费慰梅才发现,这些资料最终竟然并未回到梁思成手中,而他却已于一九七二年去世了。
一九八零年,费慰梅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的那个学生,追查到照片和图纸的下落,并最终将它们送回北京,与清华大学建筑系保存的梁思成文稿重新合璧。尔后,时任该系主任的吴良镛教授委托费慰梅编辑《图像中国建筑史》,并设法在美国出版。于是,费慰梅重新承担起三十三年前梁思成本人曾托付的任务。在梁思成后妻林洙女士及多位中国古建筑专家、学者的协助下,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出版,使西方的学者、学生和广大读者有机会了解梁思成作为杰出的先驱者在这个领域中的发现与见解,梁思成的遗愿终于在近四十年后得以实现。
这本书出版后,便受到美国和其它国家公众的欢迎以及书评的赞扬,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亦因此书而于同年获得美国出版联合会专业和学术书籍的金奖。在二零零一年梁思成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其子梁从诫将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翻译成中文,并对其中若干错漏之处按最新资料予以补正,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于当年一月在中国内地出版。同年五月,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该书的中文繁体字版,以飨港台海外读者。
为了纪念其终生好友,费慰梅在晚年特撰写了他们的传记《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于一九九四年由美国宾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亦详尽记录了费、梁两家跨越世纪的不朽友谊。此书的中文繁体版由台湾时报文化于二零零零年出版,简体版则以《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二零零三年出版。
掐指算来,今年正好是费慰梅诞生一百周年,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司徒一凡 摘自香港文汇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