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一位美国特工变身驻华大使的历程(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亚洲周刊:一位美国特工变身驻华大使的历程(2)
2009年11月20日 12: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前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 中新社发 余东晖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七日,李洁明在东京羽田机场走下泛美班机。他说﹕“当时我年仅二十三岁,预备开始中央情报局地下工作人员的生涯……我已经加入中情局,投身美国对抗中国的秘密战争……不过,我的武器不是炸弹,而是传单、拦截无线电讯和特务间谍。为了掩护我的真实身份,我在朝鲜战场以空军人员出现;离开战场,我又成为陆军部的文职雇员。”

  二十三岁投身中情局

  李洁明说﹕“朝鲜半岛战火炽烈。而我正要开始成为美国反共秘密作战的马前卒……初到日本,我奉派在横须贺担任内勤工作,负责翻译和协调对华情报作业。我们在台湾和香港也有据点……中情局在和台湾的情报、特勤单位合作时,经费十分充足,几乎没有限额。韩战打得如火如荼,台湾也成为针对中国大陆发动秘密作业的主要基地。”李氏于五二年五月被调至中情局台湾工作站,任务是协助训练谍报人员,潜赴大陆敌后工作,与戴笠的继承者毛人凤主持的台当局“保密局”密切合作。

  李洁明认为中情局搜集中国大陆情报和派遣谍报人员潜赴大陆皆乏建树,乃进驻香港以“贴近行动核心”。一九五三年五月,李氏在香港租了一间小公寓,并在香港大学注册读语文。

  一九五八年,李氏被调至菲律宾美国大使馆担任中国事务官员,抵达马尼拉之前,中情局为了李氏能在菲国华侨小区做好工作,乃派他到耶鲁中文学校密集学中文两个月,他说这两个月“却是我终身喜爱讲、读、写中文的开始”。李氏在马尼拉的工作就是要探查中共在华侨小区的活动。

  一九六一年,李氏调至柬埔寨,几年后再派往老挝。一九六八年五月,李氏出任中情局香港站副站长。中情局香港站自一九六八年起即开始收到据称是当时中国驻港外围组织人员的情报,李氏说﹕“这些情报乃是中国经历近二十年和美国的敌对关系后,最早透露有意和美国交往的迹象之一。”

  李氏于一九七零年自港调回弗吉尼亚州兰格利中情局总部远东组担任中国科副科长。其时李洁明认为既无法到中国大陆工作,何妨退而求其次,转到罗马尼亚,并开始学习罗马尼亚文。

  没想到一九七三年二月美中开始互设联络办事处,双方并同意在办事处互派一名情报官,美国派出李洁明,中国则派谢启美。当美国国务院对李洁明的任命表示异议时,白宫国安助理基辛格吓唬国务院官员说﹕“那是毛泽东钦点李洁明的!”

  一九七三年七月,李洁明跨过边界罗湖桥,成为一九四九年后第一个合法进入中国的美国特工。当时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是资深外交官布鲁斯(David Bruce)、副主任何志立(John Holdridge),李洁明的主要工作是为白宫和中国领导人传递信息,亦即为基辛格效力。

  一九七四年十月三十日,《华盛顿邮报》内幕专栏作家安德逊(Jack Anderson)在专栏中首次公开泄露李洁明的特工身份。一九七五年三月,李坐火车离开中国,从此脱掉“秘密”外衣,而变成公开的情报分析官。一九七九年一月,李氏自服务二十八年的中情局退休。

  参与八一七公报风暴

  一九八一年一月里根就任总统,李洁明出任白宫国安顾问艾伦(Richard Allen)的助手,翌年初调至台北担任美国“驻台办事处处长”,一九八四年五月离任。李氏驻台期间,美台关系最大的风波是美方于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发表将逐年减少对台军售的声明,亦即当时台湾当局“外交部次长”钱复在回忆录中所称的“‘八一七公报’风暴”。

  钱复与李洁明代表双方在第一线传递信息和表达各自立场,二人曾数度大动肝火、相互对吵。由于“八一七公报”风暴,促成蒋经国下定决心派遣干练的钱复出任“驻美代表”。

  李洁明做了一年的东亚事务副助理国务卿后,于一九八六年十月抵达汉城(今译作“首尔”)出任驻韩国大使,在两年任内和助理国务卿席格尔(Gaston Sigur)合作大力促成韩国走出“军人独裁”(全斗焕)的阴影,大选结果卢泰愚击败在野党的金泳三和金大中。

  一九八九年五月二日,李洁明偕妻子莎莉(Sally)抵达北京,出任驻华大使,实现了多年愿望。一九九一年五月,李氏离任返美,出任国防部助理部长,退休后一直在共和党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担任资深研究员。

  从特务到外交官,从亚洲到美国再回到海峡两岸,李洁明在八十年的风云激荡中历经艰险,看遍河山变动,亦参与外交坛坫上的折冲樽俎。他是目击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历史创造者。在今天的美国外交界和特工界,像李洁明这种传奇人物已少之又少。(陈之岳)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