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0日电 香港《星岛日报》20日刊文《董建华接待奥巴马之谜》说,奥巴马日前访华,在中方欢迎队伍中有前香港特首董建华。虽然港媒并无大事报道,但作为港人的董建华出现毕竟是出人意表,也许这个场景会为未来港人在国家事务的角色带来新的启示。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欢迎仪式的代表队伍中,赫然发现排行第三的是前香港特首及现任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排在前面的是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及国务委员戴秉国,三位分别来自人大、国务院及政协三个不同的机构,其个人的工作背景也有所不同,分别是科技,外交及经济。
虽然香港传媒并无大事报道,但作为港人的董建华出现毕竟是出人意表,也许这个场景会为未来港人在国家事务的角色带来新的启示。
为中美关系贡献力量
香港回归祖国之前,港人甚少能在国家的架构内与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回归后,港人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空间愈来愈大,参与的层次愈来愈高。
细数一下,回归前香港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数当然远不及今天之多,能跻身政协副主席也只有安子介及霍英东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回归后,国家不同领域及层次开始积极吸纳香港高层次人才,例如在财经方面邀请查史美伦出任中国证监的工作、扩大各级政协港人的参与、乃至各类法律与规划的制订过程中引进港人的专业意见。年前国家更支持陈冯富珍出任世卫总干事,近来更盛传将会委任刚退休的任总当财经方面的顾问。深获国家信任的董建华,今次被委以外交的重任,应被视为上述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董建华请辞特首职务后,曾明言希望继续服务港人之余,能为中美关系贡献力量。他以个人在美国的人脉网络,并通过中美交流基金,开展了多项促进中美交流的工作,因此中央政府安排董建华参与奥巴马的高层接待工作,也可说是应有之义。
我忽发奇想,美国政府过去也不时倚重一些半官方的代表,例如前总统或前国务卿访华,进行一些试探性的外交任务或游说工作,也许国家也可能在外交官员以外,学习以多一条管道进行“民间”外交工作。香港有不少政经名人,在不同国家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渊缘日后可能大派用场,为国家与世界各国交往与共同发展发挥桥梁作用。
舞台为有志港人打开
此外,日后政协是否会担负更多外交任务,也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历史的原因,在建国初期及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之前,政协也曾肩负重要的外交任务,包括推动抗美援朝运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等。
就是在人大成立之后,政协也要负起协商国际问题的功能并曾多次向外发表宣言。一段时期,政协的外交工作并不活跃,个中原因可能是在国外找不到对口的政治体制,目前中国政协在结构上是由政党、人民团体,社会界别的代表和精英所组成,对内起着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近年更走向议研合一的智库功能。
因此,未来政协也许可以开展与外国参议院或上议院的相关组织,或外国政府的智囊机构打交道,从而开展更活泼的外交工作。身兼政协副主席的董建华,也许可以通过本身的特殊身份,为政协探索外交任务的新道路。
上述种种分析只是个人的推断。不过中国内部及参与世界事务的舞台,看来已为有志的港人所打开,相信对政经的高层次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戴希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