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富豪企业家吁民企走出去应成国家战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富豪企业家吁民企走出去应成国家战略
2009年11月11日 15: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1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刊出多年入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楼忠福的文章认为,近年来,在中国一些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主体。民企走出去不应只是企业个体行为,还应成为中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应有之义,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唯如此,方能推动经济更持续的发展。

  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来,在中国一些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主体,浙江、福建、江苏和山东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额分别占各省的97%、70%、65%和53%。其中,仅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已核准在境外投资的机构达2980家。

  依笔者之浅见,中国民企走出去不应只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还应成为中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应有之义,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唯如此,方能推动经济更持续的发展。

  然则近一两年,中国民营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一方面来自国际政治,一方面则在于国内的相关政策。

  最缺人才和金融政策

  目前鼓励“走出去”的规划、政策相对宽泛,操作性不强,审批限制多,在财务税收方面也少有像对待外资那样的鼓励政策。

  发达国家的政府服务意识非常强,每次政府总理或者部长等出访,都会带领一个庞大的企业家代表团,与到访国家进行商业谈判、签单合作,而政府则成为合作的见证人,并在需要时充当公关角色。二战以来,美国制定并实施了一套走出去的组合拳,民企走出去有国家战略和意志的支持。如今看来,这是很有远见的。这些来自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都值得中国借鉴。

  反观中国现状,则有不少国际化人力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每年都有很多涉外人员退休。而在其它国家,不少退休的外事人员又被企业返聘,在国际市场问题上给予企业一些建议。中国应该有相关政策鼓励这些人才进入民企,为民企走出去出谋划策。

  另外,对刚刚走出国门的企业来说,初到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资信的建立需要时间,从当地获得资金难度相当大,资金障碍成为关系到“走出去”企业能否在异国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非洲等国家,中国的银行在当地网点很少,服务业单一,很多中国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不得不进行现金交易。

  笔者所在的跨国工程承包行业,就存在十分现实的问题:一是民营企业难以承建国家对外优惠贷款项目;二是金融政策配套支持力度不够。进出口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筹资成本高,影响到对“走出去”项目的支持。建议有关部门补充进出口银行的资本金,以增强进出口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为“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设立专门领导机构

  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制造业大国如德国,货物贸易顺差规模较大,但国际收支平衡比较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量的对外投资,消化了大量货物贸易的顺差。中国要继续促进收支平衡,必须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海外投资法》和《海外投资保险法》的制定,使海外投资能够建立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基础上。

  笔者还建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对经济全球化下的大国战略进行评估,包括高技术、电信、石油、煤炭、钢铁、金融等产业的国际化竞争等,依此来制定支持民企走出去的政策,使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同时,政府应进一步研究财政税收、金融外管、工商海关等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企业“走出去”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对国家鼓励的对外投资项目、国别,取消可有可无的审批程序。在国家层面,设立企业“走出去”的专项领导机构,结合未来的“十二五规划”制定民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规划。

  如前文所述,已经或准备“走出去”的中国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文化差异、劳资差异、管理差异、技术差异带来的不适应与被动,这需要政府从战略层面采取适当的方式,迅速缩小其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差距,从而提高它们“走出去”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