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柏林墙倒塌20周年 中国模式见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亚洲周刊:柏林墙倒塌20周年 中国模式见优
2009年11月06日 1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德国柏林墙。 中新社发 候宇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1月6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日前刊文说,20年前,柏林围墙倒塌后,俄罗斯及前东欧开启了政治改革先行的新页,但因政治与社会文化的限制,加上缺乏实质经济的改善为支撑,因而路途坎坷。相对而言,中国采取经济改革先行,遂能以相对稳定的方式逐步发展。20年后,两种模式的优劣得失已见。

  文章摘编如下:

  不能否定柏林围墙倒塌的正面意义,但更应为20年来所付代价作反思。苏联集团解体诚是历史跃进,但若世界思维仍停在“敌消我长”这种战略利益窠臼中,那么历史跃进的意义会被抵消。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围墙被拆毁,到了今天,匆匆已过20年。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而它的倒塌,则意谓着自由化、民主化、市场化的呼声已沛然莫之能御。苏联与东欧这个集团,在1980年代经历波兰“团结工联运动”、捷克“七七宪章运动”,到柏林围墙倒塌,可以说是替历史打开新的一页。柏林围墙倒塌的第2年,即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而整个苏联集团也在立陶宛带领下,从1990年底起相继脱离苏联阵营。单单1991年内,即有13国脱离,当年12月25日,甚至苏联都改名为“俄罗斯联邦”,苏联时代正式结束!

  因此柏林围墙倒塌,乃是欧洲及世界史的里程碑事件。它淘汰掉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专制封闭的政治形式,让全球统一进了以自由化、民主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新秩序中。

  不过,历史进程从来不像直线般,而曲曲折折,通常都是解决某些旧问题,却留下另一些可能更大的新问题。在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的此刻,美国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针对美欧13国1万5千人所做的广泛民调,即透露出许多极具意义的讯息:

  例如有6个国家的多数人民对自由民主的热情降低,有8个国家则对自由经济失去了以前的狂热。在东德人里,虽有六成三的人认为过去20年里生活有改善,但也有相当可观的比例认为生活甚至比以前更差。在斯洛伐克,有高达九成七的人认为只有政客商人得利;认为普通百姓得利的竟低到只有二成一。至于俄国,居然有高达五成八的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件不幸的事。

  上述民调显示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这20年,尽管是大历史的重大进展,但就各国实情而论,却也并非全都正面。

  首先,就国际形势而论,这20年里美国独大,它为抢夺苏联解体留下的势力真空,遂节节进逼,包括肢解南斯拉夫联邦;在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发展颜色革命;企图在波兰、捷克部署反导弹防御体系等。整个战略目标,乃是要将北约的军事力量推进到俄国的门口。这是一种“新冷战”代替“后冷战”的格局,于是欧洲的和平大环境遭到破坏。

  其次,就自由化和民主化进程而言,自由化与民主化从来都不廉价,外力干预会使它扭曲。每个国家自己的体制与文化会决定他的良窳。在过去20年里,俄罗斯与东欧在这方面表现乏善可陈。俄国民粹主义抬头、波兰及乌克兰则政治荒诞剧不断、中亚一带更是专制腐化大盛,人民到底受益多少,确实可疑。

  而在市场化方面,情况更不乐观。俄罗斯缺失市场化的经验与能力,于是假借市场化之名的特权贪腐大盛。俄国财富寡头靠瓜分国产形成,到今天,总体经济里,大约有三分之一掌握在前特务及黑道手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则普遍借贷过度,热钱炒作泛滥,让民生陷艰苦困境。特别是金融海啸,也使得相当多的人民失去支持自由经济的热情。

  因此,今天纪念柏林围墙倒塌,人们不能否定它的正面意义,但也更应为人们热情的退却做出深刻反思。历史上经常会因某个大事件,将人们推向某种过度乐观,误以为从此天下太平。最近,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即指出,由这20年所付的代价,现在的确应反省,如果两极对立不是好结构,那单极强权的持续扩张,也同样不是良好状态。因为它只会造成和平红利无法予人分享。当今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国际上恃强凌弱和恐怖活动也更趋频繁;经济的不稳开始增加,这些都是柏林围墙倒塌时人们没有思考到的问题,而现在已成了更大的新问题。

  纪念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依然千疮百孔的世界似乎提示世人,苏联集团的解体诚然是历史跃进,但若世界的思维仍停留在“敌消我长”这种战略利益的窠臼中,那么历史跃进的意义就会被抵消。若认为计划经济的瓦解就是自由放任经济的终极胜利,并因而更加扩张。那么,它只是替更大的灾难准备着舞台。

  柏林围墙倒塌后,俄罗斯及前东欧开启了政治改革先行的新页,但因政治与社会文化的限制,加上缺乏实质经济的改善为支撑,因而路途坎坷。相对而言,1989年同样也是中国的考验之年,所幸中国采取经济改革先行,遂能以相对稳定的方式逐步发展。20年后,两种模式的优劣得失已见,展望下一个20年,美欧如何致力于社会与经济改革,俾谋求更大公平与和谐;而中国则在经济改革基础上,更加努力展开政治及法治的改革,俾让人民得以分享自由的果实,这才是未竟之业!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