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国进民退重新抬头,垄断行业壁垒的打破迫在眉睫。 中新社发 唐志顺 摄
中新网10月21日电 香港《大公报》21日刊发资深评论员张忠文文章,文章称国企致命缺陷是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缺乏内在活力,结果效益低下、浪费惊人。上世纪全球近一半人口的国家搞了七八十年国企试验,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不该再去重蹈覆辙。今年以来,中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战略决策,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同时,“国进民退”之风泛起,令人十分堪忧。
文章摘编如下:
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战略决策,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同时,“国进民退”之风泛起,也十分堪忧。
各地政府习惯性地把国企当成“亲儿子”“后花园”,打着“提高集中度、保护国民经济命脉、维护经济安全”旗号,在投资和贷款方面总是偏向国企。4万亿元拉动资金有近90%被大中型国企占用,去年国家补给几大航空公司和两大石油分司的资金就达500至600亿元。而民企则普遍资金短缺,处境困难,逐步被挤压、被边缘化。这在民航、房地产、高速公路等充分竞争行业是毫无道理的,而恰恰这些行业表现较为突出。
民营航空几乎全军覆没
民营航空业几乎全军覆没。鹰联航空被四川航空重组;东星航空宣布破产;奥凯航空停航等待重组。共同困境是缺乏运营资金。奥凯总裁刘捷音愤愤不平地说:“国家注资救一家南航,够救30家奥凯了!”
上海高速公路网正在加速“国进民退”。去年沪杭、沪青平高速公路民营股权已被国资背景企业接管;市府计划把更多民营资本参与承建和运营的高速公路收归国有,最近的目标之一是莘(庄)─奉(贤)─金(山)高速公路。知情人透露,上海今后建高速公路将不再引入私企,而是全由政府投资,由国企按“收费还贷”经营。
“国进民退”在楼市的表现尤为明显。北京、重庆、广州等地的“地王”几乎都被资金雄厚的中电、中化等国企拿去,大型央企五矿现有储备土地达500万平方米。而民企则节节败退。近几年浙江2102家房地产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其中90%以上为民企。业内人士冯伦指出,3年前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前十大企业中有6家民企,现在只剩1家了。
国企的高歌猛进引来“好得很”和“糟得很”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论。“好”派以“美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成了拯救这场危机的火车头”为依据,认为“国进民退”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应高度肯定,继续推进。“糟”派则认为这是一股逆流,是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倒退,应尽快剎车。正如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所说:“现在的重组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体现的并非优胜劣汰,而是国企拿着国家注资和银行优惠贷款来并购。这样的资源分配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不合理的,意味着市场化进程的倒退。”
竞争领域民企优势明显
这就又回到了2004年前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郎咸平挑起的“国企民企孰优孰劣”“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是对是错”的那场大争论。当时郎先生在多种场合一再宣称“产权改革方向错误”“国企效益不比民企差”“谁说民企好,拿出数据来”。
对这个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曹思源先生当时就给出了明确答案。曹先生根据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报刊资料,得出“国企效益明显不如民企”的结论:多年来先是1/4左右国企亏损,后是1/3明亏、1/3暗亏、1/3持平或微利。国企亏损率(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与获利企业利润总额之比)一直居高不下,1990至1995六年平均亏损率为73%(即左手赚100元,右手亏73元),1996年亏损率增至191.6%,1998年更增至219.2%。当年国有工业企业净亏625.6亿元。在1998至2004七年间,民企百元资产实现工业产值都超过100元,而国企除2003年外历年都不到50元。换言之,同样产出,国企投入要比民企高出一倍,每年国企白白多耗费4万多亿元资金,相当于2002年全国各类企事业机关一亿多职工全年工资总额(1.3万亿元)的3.07倍,或同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额(1.89万亿元)的2.11倍。
不该忘记历史重蹈覆辙
创造财富、增加效益,用尽量少的投入取得尽量多的产出,是企业的天职。曹先生从经济效益对比得出“民企优于国企”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同样令人信服的还有国家发改委的一份统计材料:国企占用工业总资产的1/2、工业贷款的2/3以上,却只创造1/3工业产值。以2005年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与利润,分别只增长10.7%和17.4%(2/3利润靠垄断取得),而同期民企则分别增长25.3%和47.3%。
事实胜于雄辩。国企致命缺陷是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缺乏内在活力(所谓“替别人赚钱不卖力、花别人钱不心疼”),结果效益低下、浪费惊人。这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上世纪全球近一半人口的国家搞了七八十年国企试验,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不该忘记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再去重蹈覆辙。(张忠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