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国应该为“国进民退”深感忧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中国应该为“国进民退”深感忧虑
2009年10月21日 15: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漫画:国进民退重新抬头,垄断行业壁垒的打破迫在眉睫。 中新社发 唐志顺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0月2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刊文称,本来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实际上却保护了落后企业。这会导致:产能过剩和变相的宏观调控;遏制甚至扼杀非国有部门经济,国家的税基因此会很快变小;阻碍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创新。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们实在没有理由因为国有企业的大扩张而感到乐观;相反,人们应当对国有企业目前的大趋势深感忧虑。

  文章摘编如下:

  国有企业如鱼得水畅通无阻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大趋势。一是国有企业急剧地扩展到原来的一般性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本来集中在电信、石油、矿产等被定义为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但最近国有企业很快扩展到包括地产业在内的一般性垄断行业。第二个趋势也同样显著,那就是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国有化,国有企业用股份等手段渗透到原来非国有部门的企业。

  金融危机一爆发,国有企业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中国政府为了应付金融危机,出台了庞大的四万亿人民币的应付危机的方案。国有企业本来就聚集了庞大的资本,现在政府的拯救经济方案的庞大的财力又大多流向了国有企业。凭借越来越庞大的资本,国有企业在各方面的作为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畅通无阻。

  人们既要承认国有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国有企业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的地方。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纠正,拯救危机者反而最终会演变成为其它各种危机的根源。 

  导致产能过剩和变相的宏观调控

  本来,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因为各级政府在制定拯救危机方案方面缺乏科学性,庞大的资金的注入没有导向产业升级,所得到的只有产业的无限度扩张。更有甚者,很多地方把原来是宏观调控对象的、需要淘汰的诸多企业进行拯救,把落后的企业又救了回来。就是说,金融危机本来应当是淘汰落后企业的,但实际上则是保护了落后企业。很显然,这种低层次的产业扩张是不可持续的。

  实际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显现出三个主要的弊端。

  一是发展毫无边界。国有企业可以借力国家庞大的经济能力和政治行政权力,再加上市场机制,这些都使得国企发展所向无敌。

  二是没有外在的机制和手段能够有效地规制国有企业。因为往往是政企不分,无论是政府的哪个部门要规制国有企业的行为异常困难,甚至表现为不可能。

  三是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尽管是国家的钱,但国有企业的行为犹如独立“小王国”,现在即使国有企业开始上交利润,但比例极小。同时,因为是国家的钱,国有部门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其决策往往没有任何经济理性。应当强调的是,所有这些过程中都包含着无穷尽的腐败。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经济问题不是要不要国有部门或者非国有部门,也不是国家所有制或者其他所有制的问题,而是它们间的边界问题。无论是哪一方,如果没有发展边界,侵占了另一方的空间,那么经济必然失衡,危机不可避免。从现在看来,无论是“抓大”还是“放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边界。

  有别于西方的“国进民退”

  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国有部门在所有国家都得到很大的扩张。这就是一些人盲目乐观,过早宣布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

  中国目前的“国进民退”和西方的很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西方政府像中国政府那样拥有自己的企业,但中国则相反,等国有企业侵占非国有部门之后,要退出则是非常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退出”(或者中国称之为“民营化”)过程往往又导致巨大的腐败,权力的腐败。

  国有企业毫无节制的发展也会导致消极的政治后果。因为大力侵占非国有部门,本身又没有竞争概念,缺乏效率和效益,从长远来看,会遏制甚至扼杀非国有部门经济。国家的税基因此会很快变小。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教训。 

  阻碍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创新 

  国有企业也在有效地阻碍着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创新。国有企业好比皇家经济或者农民的“自留地”,自给自足,不会受外在环境过度的影响。历朝历代垄断关键的工业和商业,政府所需资源大多来自这个部门。这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展出一个比较有效的财政、金融和信用等制度体系。

  在西方,因为政府没有自己的企业,其所需要的资源来自民间和社会,因此必须发展出一整套制度体系,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税基,另一方面又从社会汲取资源。中国的传统政治好像非常恐惧于和社会民间打交道,对民间经济的发展多有限制,也不放心。国民党甚至还搞过“党产制”。但结果还是不管用。

  如果一个政权所需的资源需要从社会民间汲取,那么这个政权就要想方设法地发展和社会的结合机制。如果政权所需的资源来自自身,即国有经济,那么,这个政权和社会打交道的能力就发展不起来。这就会导致政治体制创新能力的缺失和社会的脱节。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们实在没有理由因为国有企业的大扩张而感到乐观;相反,人们应当对国有企业目前的大趋势深感忧虑。

  设定国有企业合理的边界、政企分离、有效防止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干预、改革国有企业内部的企业治理机制、建设国有企业的外部的监管机制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改革才能达到。有了这些制度,国有企业是国家强大的保障;但如果没有这些,国有企业会导致国家从兴盛走向衰落。(郑永年)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