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香港《大公报》21日载文《无须过度解读“公务员热”》说,近几年,中央机关公务员招考,从报名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可否认,“公务员热”的确存在,但是不是像一些评论认为的,产生“公务员热”的主要原因,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异化的权力理念”的结果?社会无须、也没必要过度解读“公务员热”,更不应该乱解读“公务员热”。
文章摘编如下:
近几年来,每年中央机关公务员招考,从报名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焦点之一就是所谓的“公务员热”现象。不可否认,“公务员热”的确存在,但是不是像一些评论认为的,产生“公务员热”的主要原因,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是“异化的权力理念”的结果,将影响国家的科研创新呢?对于这些担忧和解读,笔者作为,参加过多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不敢认同。笔者认为社会无须、也没必要过度解读“公务员热”,更不应该乱解读“公务员热”。
是假热不是真热
首先,“公务员热”实际上是假热,不是真热。一方面很多人一提到“公务员热”,就盯着最热的几千人竞争一个名额的岗位,但对于学历要求比较高、专业限制比较严的无人报考或竞争力不大的岗位,没什么人关注。另一方面,事实上中央机关公务员报考比例,外界看到的是虚假比例,就是以为审核通过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去竞争,实际不是这样。一般竞争比较激烈的岗位,不少人在审核通过后不缴费,有的考生在缴费后也不参加考试,真实的竞争比例并没有新闻报道的那么大。
如果按照所有岗位平均统计的话,再除去缴费不参加考试的考生,“国考”真实比例肯定是不到一百比一,大概是六七十比一。这样的比例其实谈不上热,因为很多行业招聘时的竞争比例也在几十比一,连农村教师考编,比例都在几十比一。
其次,出现“公务员热”的原因并不像社会想象的那样复杂,是“官本位”思想的结果。根据笔者的了解,出现“公务员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公务员工作比较清闲,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不错,收入在社会上属于中等,社会地位也挺高,尤其不用担心失业问题。这成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吸引百万青年报考公务员的最大优势和引力。事实上,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公务员热”,只是报道不多而已。比如,笔者认识的几位台湾地区东华大学的大学生就准备报考公务员。
二是不少大学生认为反正要找工作,不如花个百十块钱试试运气,万一考上了就不用跑来跑去的为找工作的事情烦心。
三是不少考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
四是不少考生本身就喜欢公务员工作,希望在政府部门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是部分专业考生主要就业途径就是考公务员,像行政管理、法律专业毕业生等。
六是部分应届大学生盲目追风,看其它人去报考公务员也就跟着去考,目的是多一条就业途径。
七是极少部分人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看到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想通过考公务员之后升官发财,存在“异化的权力理念”。但是这类人特别少,不像很多人认为是普遍现象,因为在各个省公务员招考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往往不是被认为“油水”最多的部门,而是限制和要求最低的乡镇机关,“国考”中海关和国税竞争比较激烈,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这两个部门“油水”多,而是要求相对低些。比如国税部门,大多数都要求专科生,而且专业要求比较广泛。
可以有更多选择
最后,“公务员热”的危害并不大,相反还有好处,可以说“公务员热”最终利大于弊。其实“公务员热”并不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新,因为企业需要的这类人才,在专业的限制下,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并不多,即使一些理工类的科研专业允许报考公务员,但还是从事本专业工作。
然而,“公务员热”带来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公务员考试经济可以拉动交通、图书出版、餐饮等行业发展,扩大消费。二是“公务员热”,报考人数多,国家可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能够选出更优秀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改变过去矮子里选将军的公务员选拔现象。
对于“公务员热”,笔者认为,全社会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必动不动就批判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更不应该整天想着如何消除“公务员热”了。事实上当工资比公务员更多的白领阶层工作很稳定,失业概率大大降低后,“公务员热”自然会消除。(何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