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刊文《重新解读鸠山及东亚共同体》说,中日韩峰会没有就东亚共同体问题得出解决方案。鸠山的设想是为日本利益最大化。无论对中国还是韩国来说,很难完全置这个设想于不顾。从峰会来看,中韩实际上也在推动着东亚新秩序的诞生。毫无疑问,在多边复杂的制衡关系中,中韩也同样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国家利益从而达到多赢。
文章摘编如下:
第二次中日韩三国峰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与他倡导的东亚共同体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东亚共同体是不是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中日韩三国是否对东亚共同体的制度性架构达成共识?就东亚共同体议题而言,鸠山是否在会议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有媒体认为,在东亚共同体问题上,鸠山首相的表现为“剃头刀子一头热”。日本国内一些媒体也批评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实质内容,所以很难在峰会上有所作为。而相关周边国家也担心,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共同体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到本国利益。最近也有媒体报道,美国要求加入东亚共同体。
尽管各国媒体表现各异,但谈及东亚共同体时,事实上关注的都是东亚共同体的制度性架构。也就是说,东亚共同体是10+3还是10+6?东亚共同体中是否包含美国?谁将掌握东亚共同体的领导权?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本次中日韩峰会没有就以上任何问题进行探讨,更没有得出任何解决方案。但是,如果重新审视鸠山由纪夫所提倡的东亚共同体,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制度性形式。而东亚共同体所要达到的,是建立在日本国家利益之上的多边制衡关系。从这点来看,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有着独特的内涵。正因为他巧妙地避开了难以达成共识的制度架构和领导权等问题,使得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更有柔软性和可操作性。这次三国峰会上,鸠山为他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鸠山的政治理念和他对东亚共同体的阐述集中体现在竞选期间,他在《Voice+ 》第9期政论杂志上用日本发表的文章《继承祖父一郎“友爱”的战旗》中。尽管该文被《纽约时报》节选翻译,使鸠山的“友爱”政治理念和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得到广泛传播,但也正因为是节选,不仅使鸠山的政治理念和构想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播,而且也使得大多媒体误读这次东亚三国峰会的成果。根据鸠山的文章,其对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区域统合的构想意在军事上联美,在经济上对中国加以利用和规制。东亚共同体偏重于区域经济整合,但最终目的并不限于经济整合,鸠山文中也提到东亚共同体将是“确保东亚区域长久安全的架构”。
第二,鸠山的东亚共同体由于重内容而轻形式从而更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从鸠山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鸠山并没有为他的东亚共同体构想规定具体的制度架构,或者说,对于鸠山来说,东亚共同体的制度框架将是今后通过诸多相关事项的长期不断合作之后,最终达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可能是10+3, 也可能是10+6,也可能是别的形式。
至于什么样的形式在鸠山的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中到目前为止并不是重点,而通过在经济、环境对策、共同维持区域安全等方面进行区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最终形成制度性架构才是鸠山所倡导的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内容。
这次峰会发表的两个《共同声明》中,中日韩确定了在环境、气候、生态、环保性能源开发、农业等具体项目方面的合作。从这点来看,这次峰会对于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和开端。
第三,鸠山认为东亚共同体将有利于抑制民族主义冲突。他认为领土问题等“阻碍区域统合的问题只能在区域统合进展过程中来解决”。日本与其在东亚诸邻国的关系中,日韩和日中关系最为重要,同时也最具复杂性。而鸠山的东亚共同体设想最终能够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与这两个邻国、特别是中日关系。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中美、日美关系曾为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要素。
最近,台湾问题趋于稳定;在历史问题上鸠山已经明确表示会理性处理;而领土问题,在《中日首脑会谈概要》中,鸠山也明确表示共同开采石油,将东海变为“友爱”之海(Sea of Fraternity)。近年两国年轻人中存在的民族主义冲突是否会如鸠山所设想的在区域统合中消解还有待观察,但是值得肯定的是鸠山保证在其执政期间中日关系不会发生大动荡,而和平的环境正是推进东亚区域整合的重要前提。从大的环境条件来讲,鸠山尽管上任不久,但已经着手清理了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障碍。
很自然,鸠山的设想是为了日本利益的最大化。无论对中国还是韩国来说,很难完全置这个设想于不顾。从这次东亚三国峰会来看,中国和韩国实际上也在推动着东亚新秩序的诞生。毫无疑问,在多边复杂的制衡关系中,中国和韩国也同样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国家利益从而达到多赢。(杨丽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