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美国欲引进中国高铁技术彰显进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澳门日报:美国欲引进中国高铁技术彰显进步
2009年10月16日 14: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澳门日报》16日发表社论称,美国的铁路技术逐渐落后,早已比不上法国、日本甚至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高铁的发达国家。令中国人自豪的是,今天的中国不但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兴建高铁,还可以出口高铁技术。最近,美国曾与中国探讨中国为美建高铁的可能性,中方不排除输出技术的可能性。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公布了一个计划,准备耗资130亿美元,在美国10个地区兴建10条高速铁路,打造内陆高速交通走廊。计划不但显示了美国人重新重视铁路这种集体运输系统的新觉醒,彰显奥巴马打破汽车背后既得利益的禁忌,回归到以国家利益为本的思考上来,决心改变这个发达国家铁路运输的落后面貌,并藉此大型基建项目带动就业,帮助解决目前严重的失业问题。

  美国本是最早兴建铁路的国家之一,19世纪因修筑铁路创造过繁荣。但是,美国的铁路运输早已被汽车和飞机取代。结果是,美国形成世界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的同时,车辆的急速增长也使公路越来越难以承受,交通堵塞情况日趋严重,人口增长较快的加州,情况尤为突出。与此同时,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驾车也成为美国人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美国的铁路技术也逐渐落后了,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高铁的发达国,火车速度还停留在100年前,早已比不上法国、日本甚至中国。

  美国的高铁梦在1991年就已提出,但迟迟没有上马,相信这与抵触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利益有关,因而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经过金融海啸冲击的美国,财政比前匮乏,人们甚至怀疑奥巴马的预算是否足够实现高铁之梦。

  重建老得掉牙的加州铁路系统是计划重点之一,加州州长阿诺舒华辛力加已正式向美国联邦政府申请4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用于加州高铁建设。这条高铁南起加州第二大城市圣迭哥,途径洛杉矶,最终抵达旧金山,全长约800英里(1287公里),工程耗资估约450亿美元,预计2020年建成。设计时速为200英里(约322公里),建成后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需2小时40分钟,目前驾汽车经高速公路往来两地需耗时6至7小时。阿诺施瓦辛格提出的加州高铁的标准起点高,向目前世界发展水平看齐,比起奥巴马只要求100英里(161公里)以上的时速高多了。

  中国的高铁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经过多年的铁路改造和提速,尤其是新铁路的兴建,中国的高铁和高速火车技术渐趋成熟。去年4月开工、投资逾2200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铁路长1318公里,预计2012年完成,其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最高车速可达380公里,超过日本现有水平。铁路完成之时,人们乘高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只需5小时。京沪高速铁路无疑将成为中国高铁建设的示范项目。

  令中国人自豪的是,今天的中国不但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兴建高铁,还可以出口高铁技术。日前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达成的众多协议中,赫然有中国铁道部和俄国运输部关于在俄境组织和发展快速及高速铁路的备忘录,成为这次访问一大亮点,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将帮助俄罗斯建设高铁。

  高铁技术含量相当高,不仅仅是铁路,还包括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客车制造等多方面技术。中国具有的不是个别领域的优势,而是集成优势,能提供一揽子服务。此外,同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的高铁价格更为合理,成本要比其它国家低两成左右。还有,中国高铁的高速技术层次比较丰富,能满足不同需求。有关官员指出,“我们的高速技术有两个平台,一个是在既有线路实现时速250公里;一个是在新在线实现时速250到350公里。”尚有一个优势,是“和谐号”机车的成本仅为国外同类机车的一半左右。

  最近,美国铁道要员及通用电力公司的董事长到过中国参观,曾与中国铁道部官员探讨中国为美建高铁的可能性,即美国拿出一条高速铁路线由中国政府组织工程总承包,并由中国向美国GE公司转让高速列车技术,大约需要甚么样一个程序?一个甚么样的工作周期?虽然目前猜测双方的合作方式为时尚早,但中方不排除输出技术的可能性。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