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5日电 台湾《财讯》杂志331期刊文《六十年企业,一页两岸变迁史》说,台湾从六十年前依赖美援开始,经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三不”到“三通”,经济成长的脚步早已跨出台湾。这些六十年前带着资金、机器、技术跨海到台的企业人,在这些年两岸经贸互动密切下,也纷纷返乡投资,见证了六十年来两岸的变化。
文章摘编如下:
曾经仓皇迁台 如今“反攻大陆”
台湾从六十年前依赖美援开始,经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靠纺织创汇到高技科业全球竞争、从“三不”到“三通”,经济成长的脚步早已跨出台湾,也牵动人民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走上更多元的境界。
这些六十年前带着资金、机器、技术跨海来台的企业人,在这些年两岸经贸互动密切下,也纷纷返乡投资,见证了六十年来两岸的变化。
检视这些成立一甲子企业的历史轨迹,既反映了台湾政经的变迁,也诉说了当代人在大时代下的身不由己。这些老企业的过往与未来,都在指引台湾下一甲子的发展方向,特别值得细细探讨。
一九四九年四月,战火进逼的上海人心惶惶。当时著名的纺织贸易商张敏钰,仍照常每日在棉纱交易市场大楼(今日的延安路自然史博物馆)出现,与熟人聊天说笑。其实,他当时已打定主意逃到台湾,每天到这里露脸,是为了掩人耳目。
在此三个月前,张敏钰迁往台湾的先遣部队-纺织厂主要设备、押货的两个亲戚,都因搭上著名的“台湾铁达尼号”太平轮,与近千名罹难者一同沉入浙江外海,让他一度万念俱灰。但四月二十日,天还未明,张敏钰又悄悄离家上路,当天黄昏飞机才降落台北。不久后,他的八个技术师傅也由香港辗转来台湾。
同时间,棉纱交易市场对面的古登大楼里,远东集团创办人徐有庠正急着卖掉棉厂、油厂、证券公司等上海事业,并将最核心的远东织造厂的设备、物资迁台。他直到五月十三日才坐上往香港的飞机,而留在上海善后的弟弟徐渭源则身陷铁幕,幸好在几年后从浙江辗转坐渔船逃出。
当时三十六岁,小张敏钰一岁、小徐有庠两岁的吴舜文,仍在上海为夫家看守泰利机器制造厂。事实上一年前她与丈夫严庆龄就已做了到台湾建纺织厂的决定,除了机器早已运往台湾,严庆龄也带着贵重的纺锭设计图先一步抵达香港,她直到上海解放的前三天,五月二十四日,才飞到香港与丈夫会合。
资金设备领先 初来乍到成龙头
在当年战乱中仓皇离开上海的还有中兴纺织鲍朝橒、上海银行荣氏家族及太电创办人孙法民,另外六和棉纺宗仁卿兄弟、国丰实业陶子厚等山东籍商人也来台。如今一甲子的岁月逝去,回首当年这群商人带着由家乡携出的黄金、机器、技术,辗转来到战后物资奇缺的台湾,这一段看似颠沛流离的过往,反而提供了这些迁台企业更佳的发展环境,也为日后扩张成版图横跨海峡两岸的大型企业集团奠下基础。
台湾当时才刚脱离日本殖民统治不久,岛内没有大型资本家,只有中小型地主及工商阶级。新海瓦斯名誉董事长郭金塔回忆当时的台湾经济:“根本没有工业,生意人多半也没受教育。”因此主要来自上海的这些企业,几乎都是一落脚就注定成为产业龙头-产能最大、资金最多,还有知识背景。
以当时最重要的纺织业来看,根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谢国兴的研究,一九四八年时全台纱锭仅约一万五千余锭,但当年后期荣家运入一万五千锭成立申一纺织、四九年严庆龄又加入一万锭筹备台元纺织,规模与早一步迁台的几家公营纺织厂相差不大。远东集团创办人徐有庠更以随同迁台的棉纱、棉布、汗衫等稀有物资转换为资本,成立远东织造厂,在十年之后便跃居为全台最大的纺织厂。
外省企业有先天优势 本土靠政商结盟
从五三年就参与“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工业委员会的前“经建会副主委”叶万安表示,当年开始实施第一期经济建设计划,成立了经济安定委员会,由尹仲容担任召集人,并找李国鼎出任工业委员会的专任委员,利用美国经援,创建台湾民生必需的食、衣、住、行以及进口替代工业,是台湾经济发展第一次重大转折。
美援对于台湾经济稳定、民营企业成长尤其具有关键意义。包括台塑、裕隆、亚泥、唐荣、大同等企业,当时都曾得到美援在人力技术与资金方面的协助。然而事实上依据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的研究,由于美援贷款对象必须由受贷者提供相等资金共同投入该计划,加上企业向美方提出的申请美援计划仍须经过“政府”审核,较有利于公营事业,除此之外,只有极少数与高层关系良好的大型民营企业能合乎要求。
除了美援,早期的特许事业开放或是市场保护政策,都让当年迁台、与“政府”关系较近的远东、裕隆等集团,多次在市场竞争中赢在起跑点上,也间接促成本土企业以政商结盟的方式争取资源。
谢国兴认为,迁台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属于“结构性的必然”。与迁台企业相较,本土企业除了缺乏既有人脉,与官员也多有语言隔阂,对于与官方文书往来更不熟悉。像台南帮当时每位老板都聘请一位外省籍秘书,“不然不会说‘国语’、也不懂公文,就不能和‘政府’打交道”,谢国兴说。
不过六十年代开始,迁台企业开始与本土企业相互投资合作,最显着的例子是王永庆与温州帮的赵廷箴合创台塑,以及裕隆严家和台中出身的国产张家合作成为日产汽车在台产销的伙伴。(陈雅洁、陈良榕、郑功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