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大国衰落阵痛 奥巴马面对"愤怒葡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大国衰落阵痛 奥巴马面对"愤怒葡萄"
2009年09月24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刊文《大国衰落的阵痛—— 奥巴马面对新世纪“愤怒的葡萄”》说,奥巴马在美国国会遭白人议员大喝后两天,华盛顿出现大规模的白人反奥巴马游行。美媒将反奥浪潮的真实社会原因归纳为下层白人感受到的“剥夺、恐惧和愤怒”,与美国作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主题何其相似。

  文章摘编如下:

  奥巴马在国会遭到白人议员大喝“你撒谎”之后两天,华盛顿出现大规模的反奥巴马游行。除了奉赠“法西斯”等大帽子,示威者甚至将奥巴马比作希特勒。《纽约时报》报道示威者“绝大多数是白人”。这一系列事件促使卡特前总统出面指责当前右翼的反奥巴马浪潮带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因素。

  但是,奥巴马的支持率从年初的70%以上,跌到不足半数,尤其是无党派独立人士的支持剧降,难以全部归罪于白人种族主义,而带有相当的时代因素——美国大宗人口面临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降级”,而且这不是当前经济衰退中的短期现象,却是大批中产阶级“美国梦”破灭的长远前景。

  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10日公布了最新报告。从2007年到2008年,除了贫困人口比例出现近年来最显著增长,美国一般家庭收入中位数下滑了3.6%。

  美国“中产阶级挤压”

  路透社9月21日报道:在失业率和失业人口达到近几十年来高峰的同时,美国房屋按揭的拖欠违约率8月创造了7.58%的历史纪录,也就是每100户房主中,又有近8户已经或即将丧失自己的住房。

  《经济学家》周刊引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专家说:经济衰退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数百万新增贫民人口,而是中产阶级遭到的“巨大打击”。美国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博纳(John Boehner)早些时候对美国ABC电视网说,美国人抗议的动因是“他们对未来怕的要死;他们子女和孙辈的美国梦眼看成为明日黄花。”

  尽管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宣布这一轮经济衰退即将结束,但是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国严重的就业困难将会持续多年。更重要的是《华盛顿邮报》评论:对于大批美国工人来说,维持中产阶级生活的29美元时薪的岗位已经一去不返。

  当然,这是笔者数度评论过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美国“中产阶级挤压”,特别是大批高薪蓝领职位的消失。前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曾经乐观地预测这些“劳力者”职位会被高技能的“劳心者”职位取代。但是格林斯潘却忽略了《纽约时报》多次强调的另一社会趋势:下一代美国人的平均教育水平将会首次低于他们的父辈。

  时下右翼抗议浪潮的主体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下层白人,绝非偶然。在美国梦破灭、被迫由奢入俭的社会地位下降痛苦中,正如《纽约时报》指出,他们难以自责,而急于寻找替罪羊。黑人总统奥巴马和他的精英主义班子,成为这一沉沦阶层的自然目标。

  新版“愤怒的葡萄”

  美国下层白人的沉沦和日益带有暴力色彩的政治抗议,令人想起美国作家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愤怒的葡萄》(这里葡萄作“果实”解)。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的成名作,生动描绘了上一世纪大萧条中美国劳工阶级的沉沦、无望和暴力。

  美国当前经济衰退,已经被比拟为上一世纪的大萧条。《华盛顿邮报》近日将反奥巴马浪潮的真实社会原因归纳为下层白人感受到的“剥夺、恐惧和愤怒”,与《愤怒的葡萄》的主题何其相似。

  《纽约时报》分析反奥巴马浪潮与反精英主义相辅相成,蕴含了右翼草根对华尔街金融银行业的痛恨。新近指责奥巴马“仇视白人”的Fox卫视网主播Glenn Beck,特地为观众描绘了奥巴马财政部与高盛银行集团的密切人事关系,是个明证。这与《愤怒的葡萄》把当时东北部财团控制的美国银行形容为掠夺劳工财产的“怪物”,如出一辙。

  大萧条之后的美国经济复苏,二战爆发是个关键因素。但是不能否认其他的原因,特别是美国人口的教育水平远远领先于不发达国家,罗斯福总统的一系列改革得以迅速改善美国劳工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今天从纵的对比,美国人口的教育水平开始下降;从横的对比,相对于中国和印度,美国劳工也不再具有明显的教育优势。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充分表明美国无法重复靠二战解救经济的老路。奥巴马渲染一时的内政改革宏图,眼看难以逆转美国蓝领中产阶级的下滑趋势,反而面对下层白人因失望绝望而触发的新版“愤怒的葡萄”。

  除了国内知识精英和少数民族,美国白人“愤怒的葡萄”的怪罪对象也指向海外。奥巴马会不惜以“枪口对外”来缓解这一浪潮。(于时语)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