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8日电 台湾当局行政团队进行改组,“行政院长”刘兆玄请辞,吴敦义接任。港澳台报章8日纷纷发表文章,认为此次改组,是马英九为了挽回民意,并为选举接班铺路;新团队面临三大课题,被寄望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关系,而表现如何仍需磨合。
设下停损点 挽回民意“断臂求生”
香港《星岛日报》刊出社论说,刘兆玄在八八风灾后一个月主动提出辞职,体现当局最高层一肩挑起所有政治责任,总算拆除了一颗待爆的“重磅政治炸弹”。
《大公报》刊文说,马英九最终选择“弃刘”,首先是国民党内为年底岛内县市长选举考虑有“倒阁”声音;其次若不大幅改组,绿营不会善罢罢休。另外,向来重视民意的马英九面对民意,不得不“断尾求生”。
挑选优质人选 为选举接班铺路
《明报》分析认为,吴敦义、朱立伦皆为县市长、“立委”出身,具有民意基础;两人都是国民党内深具战力的战将,与刘兆玄学者出身的“博士内阁”不同,吴敦义“内阁”的布局被政坛视为“选举内阁”,除因应年底县市长选举外,马英九更是着眼于2012年的连任及启动中生代接班布局。
《星岛日报》的文章说,朱立伦此前已被视为马英九一个热门接班人选。他现任桃园县长,政绩获得好评,桃园县更获形容为“蓝绿融洽”,体现马英九蓝绿共融愿望的现实版缩影。朱立伦去年获选为国民党副主席,显示是党内积极培养的对象。此次“组阁”铺排,有由吴敦义以旧带新的味道。
时机拿捏精准 明快“清理战场”
澳门《新华澳报》分析说,马英九一直“忍”到如今才决定更换“内阁”,在时机上是拿捏得十分精准:刘兆玄积极投入灾后重建,交出不错成绩单。陈水扁弊案即将一审宣判,马团队将无法继享扁案“红利”,因此改组团队拼业绩。年底将有县市长选举,及时改组耳目一新,利于国民党提升声势。
香港《文汇报》刊文引述台湾政商界人士的话指,由刘兆玄一肩扛起水灾政治责任并由吴敦义接任,均是马英九一手主导,反映出其希望通过明快人事布局,“快刀斩乱麻”清理“旧战场”。
台湾《苹果日报》的评论则认为,这次马英九任命吴敦义和朱立伦,一举打破传统框架,由县市长升任副“阁揆”,打破国民党用人传统,似乎开始赶上时代潮流。
面临三大课题 被寄望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关系
台湾《联合报》的文章说,台湾需要“面对问题、解决困境”的行政团队。面对八八天灾满月后的重建残局,期待新“阁揆”有承担苦难的使命感;重建不是为了一时,而是为了台湾久远的未来。
《中国时报》认为,八八灾后重建才开始,此前规划的防灾重建机制,必须靠吴敦义和朱立伦实践。重建两岸互信从现在就要开始,选举算计不能压倒台湾整体利益,政党壁垒不能阻碍施政。
台湾《工商时报》发表社论说,吴敦义、朱立伦搭配领导行政团队,新团队面临三项重大课题,亟待妥善处理:一是继续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关系,应持续积极创造两岸和平发展的条件。二是扭转台湾全球竞争力不断下降的颓势。三是如何弭平“朝野”裂痕、重建团结和谐的台湾。
“新三角”仍需磨合
《中国时报》的文章说,在台湾最需经济转型起飞之时,吴、朱两人能否带领台湾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之路,是最大考验。台湾才度过达赖访台的不确定危机,如何处理好牵涉两岸关系的议题,吴、朱不能不慎。
台湾《苹果日报》评论说,马英九顺应舆情,考虑有基层治理和选战经验者加入行政团队,大胆起用吴敦义和朱立伦,前者阅验丰富,一般皆知;后者熟稔财经,青壮有为;依此形成的“新三角”(马吴朱)各有千秋,而能否发挥互补性,有待磨合才能见真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