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中国内地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揭晓,获奖作品四部,其中之一是麦家的《暗算》。这部小说讲述特工机构701的故事,701负责情报收集、传递、监听,虽然不是明刀明枪,但那些秘而不宣的厮杀较量悬疑而传奇。
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在内地很受欢迎。中国内地近年流行过军队主题的“军旅戏”,自从《暗算》后,也开始流行悬疑特工戏,例如其后的《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此,2009年香港书展时麦家被《亚洲周刊》邀请来担任嘉宾。访问中,他直接否定了自己的作品被有些人定义为“反映共和国革命史”,他说:“《暗算》根本不是主旋律的写作……我的小说是在歌颂一种英雄的人生,歌颂一批人格站立起来的人……。”
虚构和真实的701
选择写701这样的特工机构,和麦家的经历有关系,“我比一般作家知道有这个专业,我有一大堆同学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要去了解也很简单,平常大家见面聊天也会说到,所以有想象的土壤,我有这个兴奋点。”
引述内地网页上对麦家的介绍:麦家、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辗转六个省市,历任军校学员、技术侦察员、宣传干事、处长等职;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任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编剧;2008年调任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
“一大堆同学”,指的应该就是“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的同学吧。对中国军校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军方的工程技术无线电系,培养出来的军人很大机率会从事和情报有关的工作。
但众所周知,中国的保密工作严格到家,麦家的故事会不会犯禁?他解释说,曾经工作过的军方机构,“那里面的故事一个也不能讲,尤其在军队里,(档案)虽然有保密的时间,但却没有解密,那个单位的真人真事都不能讲,我的故事全是虚构的。”说完这句话,他骄傲地补充一句:“一个高级的小说家,从来对真实生活的故事不感兴趣。”
就算是虚构的,但他自己说的—“有一大堆同学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要去了解也很简单,平常大家见面聊天也会说到”,好像虚构都是从现实来的,难道不怕虚构中无意就泄露真实中的机密吗?麦家说:“我在小说里就用到摩尔斯电码,这是很基础的东西,比较深、比较难的东西可能‘忘掉’了,做这个(编者注:指写小说),专业的东西不能放进去太多,放多了别人无法接受。”
而且,原来那些老同学,还有现在还在从事情报工作的人,都是他小说的fans。
“他们巴不得我写出这些秘密行业的英雄。我每到一个地方,(相关机构)领导就请我吃饭。他们平日都不知道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现在他们一下有身份了。”身份就是“《暗算》里面那种工作”;而且还给麦家下指导棋,“警告”他不能让小说里的女主角黄依依死掉。“高层对我非常好,对我说过‘麦家,你要去哪里采访,我给你批纸条’这样的话。”
我想到电影《国产零零漆》里的“尚方宝剑”。
生活很阴暗,写作要温暖人
小说《暗算》有一个秘密,很多人注意到,但绝大多数人不明白其中的意义,麦家对此嗤之以鼻:“有人指责说,为什么是5个独立故事构成长篇?说这不是完整的长篇小说。像701这个机构,人与人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大家都是孤岛,每个人身上机密度不一样,人与人之间不来往。所以我就想用这种(5个独立故事)形式来体现这个单位的特性,体现人和人的互相封闭。—我看也没有几个人看出来。”
访问中,麦家给我感觉是个有些骄傲的人。他评价自己的小说成功时,有种当仁不让的自信。“《暗算》卖了80多万册,《解密》卖了20多万册,它肯定有些原因。80年代后,中国文坛进入个人化写作、欲望化写作,写人生的恶、黑暗,文字里已经看不到阳光了。我也说,生活是很阴暗的,但写阴暗解决不了阴暗。写作始终应该是温暖人生的,不能是一开始就把垃圾倒出来,应该鼓励人活下去。我的小说刚好迎合了这种情况,它还是在肯定一种人生,有责任感、有牺牲精神的人生,多多少少温暖了一部分人。”
在他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有人批评说,《暗算》作为悬疑小说畅销,不能算是纯文学。麦家耐心解释:“我一直在寻找雅文学和俗文学怎么打通通道,国内很多小说,像盗墓小说,畅销却很低俗;但如果把读者牺牲掉去写纯文学,也不行。一部小说,自己写完,读者读完,电流才有个回合。现在阳春白雪的东西只能束之高阁,大量低俗的充斥市场,我就反问自己,有没有个东西,可以打通文学和市场?有几个东西天生有市场效应:1,武打;2,谍战;3,言情。言情武打我不会写,谍战我还有些知识,就成了我的突破口。”
他补充说:“但又不能当成(谍战)类型小说,因为好的小说还是要让读者阅读自己的人生,人生的辛酸,这才是我推崇的。”
出版商排队
《暗算》,麦家用了两年写完,《解密》他断断续续写了七年,他写得慢,“一天五、六个小时可能就写五、六百字。”同一个系列,他还写了《风声》。但还有很多小说,他写一半写不下去了,爆掉了。
他说自己是中国文学圈里的人,“小说都是先给杂志,同时找出版社。《解密》发表在《当代》上,《风声》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暗算》发在《钟山杂志》上。杂志是圈里的,最初的读者是文学圈里的人,我本身也是在文学圈成长起来……文学圈里有这市场的也不多,人们不能接受文学圈的人有这么好的市场,但这些和我没关系的,市场不是我要来的。”
出名后,他的小说,哪怕是“还在想象中的作品”,等着要稿的出版社“起码十几家,报价报一大堆”,“以前到处被退稿,现在排队等你的稿,稿子给谁都得罪人。”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张俊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