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
2009年07月28日 15: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8日电 近年来,中国多名高官出自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刊出中国社科院学者冯昭奎的文章做了介绍。

  文章摘录如下:

  1965年初,时任中国高等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农村“蹲点”,常常把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叫到住处聊天。他有一次说:“有一句口号,说‘清华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应当说,我们不仅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我们是培养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的,包括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当时,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因此,“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学生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这句话却被半个世纪后的事实所印证。

  多名高官出自清华

  仅以近年来的领导人而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是水电系“65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是无线电电子学系“66届”,已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是电机系“63届”,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是动力机械系“65届”。

  此外,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是无线电电子学系“62届”,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华建敏是动力机械系“63届”,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石孙是数学系“50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是化工系“70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是电机系“60届”,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是工程物理系“64届”。

  还有,水利部长汪恕诚是水利系“68届”,司法部长张福森是自动控制系“65届”,教育部长周济是精密仪器系“70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是经管学院“85届”,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是工程物理系“77届”。

  为什么在中央领导干部当中有比较多的人出自清华大学,而且大多是在60年代前半期毕业的清华学子呢?这或许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种偶然、一种巧合,但是,在这种偶然和巧合当中,未必没有必然性因素。

  比如,出身于理工科的清华毕业生在人到中年、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时候,正好遇上了改革开放,整个国家从强调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转向强调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国的时期,使理工科出身的人才获得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当然,全国有很多理工科大学,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清华学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呢?这就不能不提到1952年12月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近14年的蒋南翔。

  蒋校长提倡“又红又专”,绝非是要把清华大学办成“政工干部学校”,他既强调“红”,也强调“专”。在50年代后期,当蒋南翔听说有个别班级在辩论中把立志成为爱因斯坦的学生看作要走“白专道路”而加以批判时,曾严肃地指出:“千万不能这样说,清华如果能出爱因斯坦,那是清华的荣幸。”

  为了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蒋南翔曾要求教务处从全校一万多名学生中选拔出一些成绩最优秀、最有特长的“尖子”,通过制订单独的教学计划,配备指导教师,多指定一些参考书,对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page title= subtitle=]

  在60年代初期,社会上一度盛行“唯成份论”,蒋南翔在学生中反复讲:“唯成份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知识分子重在表现,不是看成份。

  1964年2月和7月,毛泽东两次对大学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上课不愿听讲,可以打瞌睡”、“考试可以交头接耳”以及“阶级斗争是你们(指大学生)的一门主课”等。当时,蒋南翔在一方面注意防止被扣上“违抗伟大领袖指示”的帽子,另一方面竭力保护清华大学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培养学生的好传统。

  在主要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蒋校长也很重视从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党团员中挑选学生政治干部,特别是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他说:“一个人年轻时担任一些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一生的工作都会有好处。这就像唱京戏要从小训练、科班出身一样。”

  政治辅导员制度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到八九十年代,清华大学正副校长和党委正副书记都曾经担任过政治辅导员。一部分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学生被输送到企业、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很快成为领军人物。又据统计,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每届都有9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是五六十年代在清华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学子。在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中,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曾在清华大学学习过,其中3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当然,清华大学主要还是“工程师的摇篮”,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把一生奉献给了专业技术工作。在某个时期改了行,成为各级领导的少数同学,毕业后最初也和绝大多数同学们一样,深入到技术开发和生产第一线。

  记得蒋南翔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干粮和猎枪”比喻,他把学生比喻为“猎人”,把学校老师教给的知识比喻为“干粮”,把自学能力比喻为“猎枪”。他说,如果学校只给猎人干粮,干粮总是有限的,猎人吃光了干粮,就会失去生存的希望;如果学校给了猎人以猎枪,教他打猎和在野外生存的本领,那猎人就可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继续生存下去。

  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在毕业后漫长的工作过程中,极大地得益于母校授给的“猎枪”。可以想见,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清华学子,可能比其他同学更多地利用了这支“猎枪”。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