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中国文化“大师饥渴症”透出社会病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中国文化“大师饥渴症”透出社会病态
2009年07月14日 09: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4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文化患上“大师饥渴症”。年近百岁的季羡林辞世,在“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耀眼的光环映衬下,各界的追思活动异常隆重,证明季先生在当今中国文化界具有高山仰止的地位。记得书法家启功离世后,很多人曾怅然于中国进入“无大师时代”。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的“文化大师”却如雨后春笋,“大师”称谓几乎成了负面流行语。

  文章摘录如下:

  年近百岁的季羡林先生辞世,在“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耀眼的光环映衬下,各界的追思活动异常隆重,证明季先生在当今中国文化界具有高山仰止的地位。

  中国有“死者为大”的传统,在盖棺定论时饱受溢美也不稀奇,即使把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等等称谓都加在季先生头上,人们也不会提出异议。只是如“思想家”那样的头衔过于离谱,不但没有产生庄严感,反而徒增滑稽色彩。就像迈克尔•杰克逊死后,人们冠之以“世界天王”名号,这种吹捧似乎不是在怀念逝者,更像一种嘲笑。

  记得书法家启功先生离世后,很多人曾怅然于中国进入了“无大师时代”,他们例数中国的戏剧、教育、曲艺、美术、文学、书法等人文学科,对中国文化的创新能力表达了强烈质疑。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的“文化大师”却如雨后春笋,余秋雨、于丹等“大师”做派不足一论,单说近年走红的导演、作家、书画家、经济学者一概皆作“大师”状,以致“大师”称谓几乎成了负面流行语,与“专家”、“博导”一样饱受舆论诟病。

  出现这样的文化现象也不全是当事人的错,更主要的是有些人需要以“大师门徒”包装自己,利用大师的旗帜为商业利益服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似乎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加上有些人亟须炮制文化权威,借以彰显自己的成就,由此导致了“假大师”泛滥成灾。

  不幸的是,与世无争的季先生在有生之年沦为了这种世俗的牺牲品,他在《生命沉思录》中写道:“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这难说不是他对残酷现实的莫大失望。(王龙)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