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30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日前发表社论认为,李登辉日前提出“两岸朋友论”,与其说是有了新认识,不若说策略意义更多些。李的转折和调整不论是出于策略性的思考,还是夹杂个人利害关系,这不会是单一现象,其所显现的是绿营已无从回避两岸新局,无从回避“台独”论述走入死胡同后的幻灭。两岸未来会走向何方,是一个大论述,李登辉的两岸交好论,可以想象会在绿营内部带出如斯响应之效,也应是绿营放弃“台独”思维的新起点。
文章摘录如下:
李登辉27日在一场募款餐会中声言他不反对在WTO的架构下,深化两岸交流,不但可以三通,四通、五通亦可。对照过去一路坚持的“戒急用忍”,反对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李登辉此时发表两岸“五通”或谓两岸交好论,且正由于落差太大,不能不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
李登辉缘何不反对两岸深化交流,说得冠冕堂皇点,当然可归因于李登辉看到两岸和解新局非但有利台湾人民,而且也非有一个稳定的两岸格局不足以支撑台湾未来发展。但李登辉岂是以两岸大局为念的政治人物,最多仅能说是长于权谋的政客。
若就李登辉的个人立场论,诚如两年前李登辉公开宣称他不是“台独教父”,也说过想重走一趟孔子周游列国的行程一样,不必当真,但可以嗅出其间释放的讯息。前者对“台独”身份的否定,意在传达他的政治理念并非以“台独”为满足;重温孔子周游列国的旅行,更具浓烈的游士和说客色彩,与其说那是为了“到此一游”,不若说李登辉有意到大陆宣传他个人。
李登辉当然想到大陆走一趟,但中南海可能提供什么礼遇,或许才是李登辉最介意的。今天的李登辉应无可能重登政治舞台,但李登辉不可能不介意未来的历史如何书写,书写的主流究竟会落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在“台独”毫无可能的情况下,更不能不顾及到两岸统一后的历史格局。
凡有历史感的历史人物,必然在意身后名。同时可以相信李登辉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是以,李登辉所以会转向于肯定两岸应深化交流,主张两岸交好也不是什么意外。再者,李登辉在有生之年可能看到两岸进入政治谈判,情势一旦急转直下也未尝不可能出现两岸都能接受的统一新局,届时李登辉更不能不在意。
李登辉承认两岸目前动武的可能性极低,面对大陆崛起也没必要故意传达负面形象,而是如实地传达。李登辉这番言论当然也在传达讯息,除了要和大陆交朋友外,他个人当然也不必排除到大陆交交朋友。相信在不算短的未来,也不必意外李登辉会登陆访问,发出更多的惊人之语。
然而李登辉在态势上的调整以及论述上的转折,与其说是有了新的认识,不若说策略意义更多些,而且在意识形态上对大陆还是深具戒心,例如在喊出“和中”的同时,更强调应该“亲美”、“亲日”。
李登辉把两岸区隔得很清楚,“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是朋友”。对于大陆之于台湾的经济优惠,李登辉认为那是“一根胡萝卜”,台湾应“在经济上自主”,要发展出“台湾模式”,要善用大陆机会而“不受摆弄”。这种论述无论如何都带有强烈的敌情意识,设定两岸的格局是互为竞争的,而且是互为取代的。这与其说李登辉还活在过往的意识形态和思维当中,不若说是李登辉还在瞻顾徘徊,一时之间放不下身段。
对照深绿还在发动“台湾青年反共救国团”,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率先登记入团的动作而言,李登辉之于两岸脉动,显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主流价值;当民进党内部还在为党籍县市长和公职人员登陆应否做出规范争论不休,连带引发是否应推出新的两岸论述之际,李登辉此时抛出和对岸交好的论述,当然会在绿营内部形成一股压力。至少民进党人不论支持或反对,都得面对李登辉的论述作为参考架构。
李登辉的转折和调整不论是出于策略性的思考,还是夹杂个人利害关系,这不会是单一现象,其所显现的是绿营已无从回避两岸新局,无从回避“台独”论述走入死胡同后的幻灭。两岸未来会走向何方,是一个大论述,李登辉的两岸交好论,可以想象会在绿营内部带出如斯响应之效,也应是绿营放弃“台独”思维的新起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