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刊文说,自奥巴马入主美国白宫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无可否认日益友好。然而,在更为核心和根本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上,这两个隔着大西洋的地区的差距是否可能扩大了?全球发生金融危机后,美国表现出更多的集体希望和更多的个体恐惧。欧洲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出现这种强烈对比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有奥巴马,欧洲则有福利制度。
文章摘录如下:
自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无可否认的日益友好。然而,在更为核心和根本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上,这两个隔着大西洋的地区的差距是否可能却扩大了?
全球发生经济危机后,美国目前表现出更多的集体希望和更多的个体恐惧。欧洲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我们看到更少的集体希望和更少的个体恐惧。出现这种强烈对比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有奥巴马,欧洲则有福利制度。
那么,如何在政治上推广“美国化”的欧洲,而在社会层面上实现“欧洲化”的美国呢?有了作为“希望回归”化身的新总统的激励和再三保证,美国人开始相信,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借用奥巴马的话,今年春天开始仅是“一线希望”的情况,已经成为一个更确实和乐观的趋势。美国人天生的乐观精神和深厚的民族主义情感,让他们把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标语“是的,我们能够做到”,当成勉励自己的口号。
相比之下,以欧洲人的视角来审视许多美国人的个人情况,美国式乐观主义关键部分的极端个人主义,却变成难以接受的社会丑闻。一个月前,美国一份大报头版的标题是:“城市露天帐篷住满因经济危机变得无家可归的受害者”。记者连篇累牍地报道失去工作和房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悲惨故事,缺乏社会保障可能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疾病毫无保障
一个人如果因丧失工作而连带失去健康医疗保险,一旦得了癌症,谁将为他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呢?鼓吹极端自由市场的人认为,没有福利保障会让人变得更坚强,但这是错误的假设。一个源于启蒙时代信念的国家和社会的目标,不能是让人们用枪支全面武装自己,但在面对疾病时却毫无保障。
而且,同奉行“工作是为了生活”哲学的社会如欧洲比较,在一个工作是个人身份认同的关键,和“生活是为了工作”的社会,失去工作的打击更大。从美国人对退休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他们害怕退休。退休后他们要怎么办呢?
这样的观念不仅源于经济,即使目前有许多年老的美国人,因退休计划被经济衰退打乱,而竞相重回工作岗位。由于美国广阔的国土和美国人的流动性,家庭成员往往天各一方。同欧洲相比,退休之后含饴弄孙的观念是比较行不通的。
在欧洲,集体希望无可否认的较少,但个人也许也没有那么多担忧。这可能是因为欧洲社会比较古老和悲观。他们似乎不能摆脱一种“集体的阴郁”。
最近欧洲议会选举弃权人数创新高,进一步证明了欧洲悲观和孤立的情绪还在增长。当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欧盟的所有27个成员国“克隆”奥巴马。那要怎样才能减少目前困扰欧洲的缺乏希望情绪呢?
问题的答案并不明显。欧洲缺乏能够代表整个欧洲大陆的领袖;也缺少雄心壮志(欧盟现在被认为是部分的问题,多过于部分的解决方案,根本谈不上什么欧洲人的集体目标)。最重要的是,欧洲没有一种认同感,没有人知道身为“欧洲人”究竟代表着什么。相反的,美国似乎拥有大量所有欧洲人所缺乏的东西。
由此看来,欧洲比美国面对更为艰巨的挑战。然而,同欧洲必须激励其人民拥有集体希望相比,美国改革其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会不会比较容易还很难说。
事实上,欧洲和美国应该成为相互激励的泉源,一个可以减少人为不平等的后果,另一个则可以重新点燃希望。(多米尼克•莫瓦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