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7名港澳作家有望于本月底正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是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该拥有8000余名会员的全国性团体首次吸纳港澳地区成员。据消息人士称,鉴于金庸先生的文坛成就和崇高威望,他很有可能在通过一定程序后出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之职。
对于这一消息,不少“金迷”却大呼失望。一位“金迷”说,以金先生的名望与学识,其实完全没必要在意官僚化的作协;而一位评论者更是认为,封笔多年的金大侠加入作协,其实只具有话题作用和炒作效应,金庸或许是“糊涂了”。
金庸“糊涂”?未必!金庸其人,从报人到作家,其一生确乎算不得是典型的文学家,更是不入体制圈子的自由作家。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其武侠奇文,纵横华文世界,影响万千读者。
而且,在大众文化时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更是风靡影视网络,其作品一再被翻版出新。其书中的典型人物,如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李莫愁、霍青桐、韦小宝等等,这些虚拟的小说人物被两岸三地几代明星演绎,捧红了众多明星,构成了华人影视剧的一统江湖,孵化了亿万粉丝。
现当代作家中,还没有哪个作家像金庸那么有影响力,那么有影视感召力,那么有时尚流行力的。看似虚无缥缈、超浪漫主义的武侠小说,能够涵化出无可估量的影视文化产品生产力的,金庸也称得上是当仁不让的文坛霸主。
这样一位卓然不群的武侠作家,独立于体制化的文坛之外,或许会让“金迷们”感受到江湖的快意和侠客的潇洒。但是,无论金庸是否封笔,他都是一个现实的人,一个现实的作家。
他的武侠小说近年来已经从纯粹的大众娱乐为体制内的文坛所承认,他的作品也开始进入中小学教材。这意味着两个层面的升华:其人从天马行空的江湖之远游历到了庙堂之高,其文从大众娱乐的沧海之笑升格为教化和启蒙的教材。这不是体制对金庸的招安,而是体制对非正统作家和草根文化的认可。
因此,体制内的中国作协将金庸收归麾下,是文坛佳话。虽然,中国作协充满着官方性质,甚至残存着官僚化属性,这些年来也常被公众诟病。但尽管如此,作协依然是代表中国作家的象征符号。
中国当代文学按照时间断代(1949年7月全国文协,1953年10年更名全国作协),已经迎来了自己的花甲华诞。60年的风雨如晦,中国文学固然命运多舛坎坷前行,但中国作家的每一步探索,中国文学的每一分进步,都和作协紧密相关。孤儿,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是离不开作协这个体制符号的。
金庸其人其文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分,中国作协多了金庸才是健全和完美的。事实上,加不加入作协,是金庸的自由。既然金庸自愿加入这个组织,别人又何必多管闲事?
事实上,这次加入作协的港澳作家并非金庸一人,还有张思鉴(张诗剑)、周密密(周蜜蜜,女)及蔡益怀、吴志良、李观鼎、廖子馨等6名港澳作家。港澳作家加盟中国作协,不管承认与否,“中国作协”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
反对金庸加入中国作协的两个理由是,一个是该组织的官僚体制属性,二是该组织曾经破格吸纳了有抄袭前科的郭敬明。事实上,这两条反对理由是相互矛盾的。因为要改变作协的官僚体制,就要输入文坛的新鲜血液,使之最大限度地多元化来稀释其体制属性。
金庸等7名港澳作家的加盟,郭敬明的介入,其实就起到了稀释剂的作用。就是郭敬明,也可算作是新时代文学甚至网络文学的代表。金庸等人加入作协,看似被体制同化,自动走进所谓主流文学的围城,但笔者宁愿相信他们是文学上的木马,使死水一潭的文坛变得充满活力和灵动自如。中国作协,或因之成为文坛上的快意江湖,给予所有作家以华山论剑的自由。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李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