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2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文说,汉字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让百年前的“亚细亚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
文章摘录如下:
汉字曾经是亚细亚的孤儿。在过去百年间,从中国到日本到韩国到越南,都有一些改革派求成心切,把自己国家命途乖舛怪罪于方块字。他们觉得只有学习西方,改用拼音文字,才能消除文盲,才能进入现代化的行列,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必须一脚踢开。
因而越南和韩国就挥别了汉字,改以拼音文字,日本则是汉字和拼音的平假名合一。而在中国,汉字就是一个“被鞭打的孩子”,有些人将中华民族的一切灾难都归咎于汉字。毛泽东一度要强行通过中文拉丁化,要用拼音来代替汉字。而在台湾的六七十年代,当计算机的发展开始冒出苗头的时候,就有一些“归国”学人指出,只有使用英文才可以在计算机时代生存,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面对在计算机世界里被淘汰的命运。
但历史的发展却是非常吊诡,恰恰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命。由于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的发明,那些笔划复杂、被认为难学的汉字,却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可以以简驭繁。
在香港流行、用字形输入的仓颉输入法,往往是字的笔划越多,打得更快,像“齐”字,只是按YX两个码。而汉语拼音的输入法推陈出新(“推陈出新”这成语在谷歌拼音输入法只要打TCCX四个码),加上很多智能的功能,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来,而打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分钟逾一百字不是问题,也早已超过了英文打字的速度。
日本的经验也是如此,恰恰是在电子时代,消除了日本人的“汉字恐惧症”,只要输入发音,就可以打出日文中的汉字,让日本的新一代可以和过去距离很远的汉字突然亲近起来。他们在计算机和手机的荧屏上,运指如飞,就打出了平常写不太出来的汉字,也写出了一度失去了的自信心。
台海两岸三地的经验,也发现计算机打字的实践早已超越繁简之争,用汉语拼音或不少其它输入法打字,都可以自由切换繁简,不用定于一,也不用被这两者之争所纠缠。
计算机改变了汉字,汉字也改变了计算机。从中国到日本,汉字反而成为了刺激更多文字创意的载体。年轻一代也许不再是用毛笔来书写汉字,而是用他们的弹指神功,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
这也导致了短信和电邮的盛行。在电视和音像泛滥的年代,反而在汉字世界中有更多的人回归文字,习惯打字来互传信息,写出在电话中说不出的话。这方面的极致是手机小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写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喜欢在手机上打字的“拇指族”,以一种新的方式,比祖辈更能拥抱汉字。
这也是传统的一种意外的、创造性的转化。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不会想到这种文字系统会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想到汉字会丰富了计算机应用,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邱立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