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2日电 加拿大《星岛日报》当地时间21日发表社论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上台就做了一出好戏,提出有条件容许巴勒斯坦建国。明眼人都不难看出这近乎空谈,但亦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向中东问题上尤其是寻求解决以巴争端中举足轻重的美国及欧盟开出“天价”,专待“还价”反应。奥巴马在着手扫除以巴问题满途荆棘的同时,不单要争取穆斯林信任,还须重新挽回以色列人的信心,才可望垫下实质谈判的基础。
文章摘录如下: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上台就做了一出好戏,在其历史性演说中首次表示可以容许巴勒斯坦建国,但巴勒斯坦必须解除武装,巴勒斯坦难民不得回还,且要承认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人的首都。明眼人都不难看出这都近乎空谈,但看来内塔尼亚胡亦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向在中东问题上尤其是寻求解决以巴争端中举足轻重的美国及欧盟开出“天价”,专待“还价”反应。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来,尽管各方的第一反应负面多于正面,内塔尼亚胡这场演说秀还是有其一定积极性的。
之所以说内塔尼亚胡近乎空谈,是因为耶路撒冷地位乃复杂的历史政治问题,他将此问题与难民权益“一言以闭之”,而且对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及加沙地带等实质问题故意回避。更重要的还是,无论在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以至民族感情来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接受被他国强制“缴械”,更遑论迹近巴勒斯坦世仇的强邻敌国。以色列完整的耶路撒冷为其首都,亦顿时粉碎了巴勒斯坦期待有朝一日能在东耶路撒冷建都的梦想。
因此之故,巴勒斯坦马上指以色列欲永远将巴勒斯坦化作一个“贫民窟”,而且企图继续占领巴勒斯坦,便不足为奇。也因此难怪不少欧盟国家都质疑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的诚意。正如瑞典外相比尔德所说,内塔尼亚胡所指的“巴勒斯坦国”能否算是一个国家也成问题。就连一向被视为欧盟之中最亲以色列的意大利也有意见,其外长法天尼就表示,内塔尼亚胡在其演说中有关耶路撒冷唯以色列独尊的提法是令人忧虑的。而法国外长古什内更一针见血的指出,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是否真心诚意支持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实在天晓得,但总之巴勒斯坦不能建国本地区就难望有和平之日。
在内塔尼亚胡来说,这些反应都可说是意料中事,因此他日前亦特意派出外长利伯曼,前往欧盟和美国“投石问路”。内塔尼亚胡深深明白,不管如何棘手,在以色列的长远利益来说,以巴问题无疑亟需解决。但他同样关心的是,以色列今后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而这关系与以巴及中东问题的发展又是一不离二的。一反小布什以至以前的时代,以色列的右翼新政府和美国奥巴马新政府冷暖相加,席不暇暖的内塔尼亚胡自然雅不欲这种关系继续冷却。以色列与欧盟更一向“话不投机”,但乘着以色列新政府上台之势,晚近以欧关系“升格”之谈随之亦甚嚣尘上,内塔尼亚胡对此无疑寄望甚殷。
然而内塔尼亚胡这次可以说有意无意并未托付利伯曼带去任何筹码,因此他的“投石问路”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利伯曼在华盛顿会谈时再次要求以方完全停止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但利伯曼对此予以回绝。此前他在布鲁塞尔亦同样拒绝欧盟高层希望以色列完全冻结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要求。
更有甚者,以色列继续对加沙地带的援助物资禁运欧盟亦是欧盟诟病之的。根据乐施会,除了紧急援助食品之外,以色列实际上阻止所有物资进入加沙,对当地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欧盟已表明,以色列一日不解除对加沙的封锁,便难以指望有和平。
而欧盟对内塔尼亚胡的终极答案,套用卢森堡外长亚塞邦的话来说,就是以巴和平进程一日不上轨道,以色列就休想与欧盟谈关系“升格”。
但美国并未也显然无意表现得如此决绝。内塔尼亚胡的演说固然是响应奥巴马在埃及开罗大学对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的善意演说,而且试图在响应以色列和华府两边压力所作的“政治平衡”。然而不管他是否有弦外之音,提醒奥巴马不要出卖以色列,或如一些批评者所说,他根本就不接受“两国论”,奥巴马显然意识到,内塔尼亚胡所发出信息乃一寻求和谈的新机会。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之议与克林顿时代提出的非军事化建议颇为相似,且主权上设限的条约过去已有前例,如以色列与埃及签订的和约,因此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亦并非一个绝对不可探讨的和谈角度,无疑不妨一试。相反地,如果奥巴马政府最后坚持冻结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点问题的立场,就可能与以色列发生正面冲突、结果恢复和谈无望而一无所获。
奥巴马另外亦不可忽视以色列人对美国的信心消退的现象,因为这不单关乎和谈进程的成败发展,而且还极可能投射在美国国内犹太小区的支持信心之上。最新民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以色列人认为美国奥巴马政府支持巴勒斯坦,远远超过了认为奥巴马亲以的人数。这项调查结果与布什政府时期的结果反差颇,当时有近九成以色列人认为美国支持色列。要知道,一个反美的以色列民意对中东和平以至美国在此地区利益所造成的损害可能比一个反美的回教民众还大。
看来,奥巴马在着手扫除以巴问题满途荆棘的同时,不单要争取回教徒信任,还须重新挽回以色列人的信心,始可望垫下实质谈判的基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