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9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9日刊出署名文章说,马英九说出两岸应该建立“识正(繁体字)书简(简体字)”的共识。今天在台湾讨论中文繁简字体的问题时,常见有两个误区。第一是小看了大陆推动简体字的历史背景、决心、政策以及其方法。如果有人对大陆使用简体字这件事只产生简单的“破坏传统”的印象,那是太浮面了。第二种则是把今天简体字和繁体字之别说得太轻佻。
文章摘录如下:
马英九“总统”说出两岸应该建立“识正(繁体字)书简(简体字)”的共识之后,绿营批他是促统,民间不满的声音也很多。“总统府”和官员则忙着灭火,强调“识正用正”是目前的教育政策,“识正书简”是对大陆的喊话。
笔者很好奇马“总统”为什么要自家花园放火,徒生风波。不论到底是什么原因,笔者都建议他回顾一下中文产生繁、简体之别的历史背景。
今年是五四的九十周年。清末民初的中国经历着各种冲击,眼见国家积弱不振的知识分子热切于各种改革,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引爆新潮与传统之争。五四的前两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文言与白话之争的序幕,在语言与文字的领域也引爆了新旧之争。
到了五四,革命的炮火更猛烈,前进的人士开始主张“国语罗马字”;再过十来年,进入一九三○年代,不但有人提出连“白话文”也相形落伍的“大众语”,并有“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出现。总之,在一个急于“救亡图存”的时空背景里,激进的人士不但不能接受文言文那一套,连白话文也觉得难以成为开启民智的工具。他们主张:要教育广大无知的人,最快、最方便的路就是废除中文,改用“国语罗马字”或“拉丁化新文字”。
很早就意识到“革命和建设没有文化是不能奏效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波波语文改革的浪潮里,一直支持“国语罗马字”、“大众语”和“拉丁化新文字”等主张。当时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自居的国民党政府,则一路站在这些新潮主张的对立面。在台湾,今天还可以看到痕迹。
虽然历经一九二○年代罗马字运动挫败,一九三○年代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也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转入地下,但大陆终究在一九四九年之后开始实现语文改革理念,很快就宣布了带有国策意味的“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创定和推行汉语拼音”三个文字改革任务,并设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样的指导机构来主其事,再编写《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工具书来当推动依据。
综合以上来看,今天在台湾讨论中文繁、简字体的问题时,常见有两个误区。
第一种,是小看了大陆推动简体字的历史背景、决心、政策以及其方法。事实上,中国大陆基于关注语文改革的传统,长期关注中文演化的理论,以及各种字词、语料使用的调查研究。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使用中文和传统有所不同,所以上自推动政策的政府,下至实际应用的个人,整个社会都产生对文字使用规范的警觉与需求。所以,如果有人对中国大陆使用简体字这件事,只产生简单的“破坏传统”的印象,那是太浮面了。
第二种,则是把今天简体字和繁体字之别说得太轻佻。代表性的说法是中国还没有共产党的时候就有简体字,中国古代的草书中就有简体字,所以没必要把简体字和繁体字之别说得那么严重。简体字的确自古就有,不过稍微回顾一下近百年的历史,就该知道,今天中国大陆使用简体字,和过去从书写中产生的简体字,是两种不同观念的产物,两者不能画上等号。刻意要把简体字和繁体字之别说得轻描淡写,是昧于事实。
在没听到他有比较仔细的论述之下,马英九“总统”就提出两岸要建立“识正书简”的共识,听在台湾的人耳里,很容易觉得他是走进了第二个误区;听在大陆的人耳里,很容易觉得他是走进了第一个误区。(郝明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