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2日电 台湾新一期《新新闻》杂志刊文说,如今的民进党给人一种全面说“不”的印象,这种做法只是使得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倍增,居于更不利的位置;反观1998年许信良时代的大陆政策辩论,那是一个开诚布公、缜密规划、充分准备、理性辩论的民进党。
文章摘录如下:
如今的民进党给人一种全面说“不”的印象,这种做法只是使得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倍增,居于更不利的位置;让人无法不怀想起1998年许信良时代的大陆政策辩论,那是一个开诚布公、缜密规划、充分准备、理性辩论的民进党。
作为一个在“总统”选举中大败,失去“政权”,在“国会”内席次不足四分之一的政党,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还有什么发言权?它的两岸政策还值得关心吗?这可能是一些民众心中的疑问。
作为在野党,即使有具体的两岸政策,不是本来就无法推动?作为反对党,不是只要强力批评执政党的错误与失误就好了?面对接连的溃败与打击,现在的首要任务岂不该是重新凝聚支持者?讨论大陆政策,不是徒增纷扰又无实际意义?这些也可能是一些民进党人的想法。
然而,问题恐怕没有如此简单。
极端两岸策略 民调也陷边缘
从两岸大局来看,现在两岸关系似乎往平稳方向发展,但是没有稳定的台湾政局,就不会有稳定的两岸关系。民进党往何处去,其实牵动着两岸关系的未来。更进一步来说,面对国民党的行动也好、面对共产党的行动也好,要被动回应,还是主动因应,民进党必须做出正确选择。
一年下来,民进党对国民党战略的强力反对,社会清楚听到了,对于民进党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多数人存疑,甚至只记得阿扁执政后期的“冒进台独”和“烽火外交”。民进党如果真为了扞卫“台湾利益”,就该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想清楚,也说个清楚。
从一党私利来看,民进党现在的作为或许可以巩固一部分最坚定的支持者,不过要重新夺回“政权”,怎么算都是难如登天。绿营在“大选”中,于二○○四年达到了得票过半的最高峰,之后基本上是一路下滑。
更该让民进党人忧心的是,一年来民进党的支持度没有回升。其中原因很多,但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走向极端是重要关键。民进党是要当个停留在“过去式”的政党,还是要展现“未来性”,难道真的这么难做出判断?
强调稳健开放 却被鹰派牵制
蔡英文说,台湾面对“民主危机”,更面对“生存危机”。我们却不得不说,从现况来看,面临更大生存的危机正是民进党。而一个兵败如山倒、一个走向极端化的民进党,又岂是台湾之福?
蔡英文说,面对“暴冲的国民党”,民进党只好“牺牲自己”把国民党拉回轨道。我们却不得不问,即便如此,民进党的牺牲伊于胡底?而民进党的“牺牲”又真的能把国民党拉回来了吗?
蔡英文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向来是稳健开放,媒体与评论者应该要持论公正。我们却不得不指出,向社会清楚阐释理念的责任主要在政党的领导层,而一个政党的理性声音,竟被部分党员和外围社团的极端声浪所掩盖,却无力澄清也无法处理,难道说领导者没有责任?
如今,部分媒体或社会舆论主要在三个不同层次上批评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一是认为民进党无视大陆崛起的事实,排斥与大陆的交流接触。一是认为民进党在经贸议题上应该正视两岸经贸日趋密切的事实,改采积极开放的立场,甚至应该支持国民党所提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三是在政治上认为民进党应该放弃“台独”立场,至少要接受“九二共识”。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批评与要求,民进党本来大可以清楚地分别回应,或是进行自我调整,或是清楚阐明立场。不过,如今的民进党却给人一种全面说“不”的印象,这种做法只是使得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倍增,使自己居于更不利的地位。
现在民进党内又有多人重提要进行大陆政策大辩论,让人无法不回想起一九九八年许信良时代的大陆政策辩论。十一年前,开诚布公、缜密规划、充分准备、理性辩论的民进党,向社会展现了一个自信、有活力的政党。十一年后,民进党成为一个愈来愈失去理想性、改革动力衰落、派系斗争恶质化的闭锁政党。十一年前坐在听众席上聆听辩论的国民党“政府”重要幕僚蔡英文,现在成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有办法找回民进党失去的“党魂”吗?我们认真瞧着吧。(杨伟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