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海派清口":"听得下去"诠释常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周立波"海派清口":"听得下去"诠释常理
2009年06月03日 16:5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海有个喜剧演员周立波,退出舞台数年后,2006年底重返舞台,创立“海派清口”火了上海滩。他演出的上海美琪剧院,售票380元,场场爆满。

  何谓“海派清口”,就是一个人,一张嘴撑起整个舞台。周立波也甚了得,几张纸的提示大纲,一支笔,一张嘴,可以说上两个小时,语言风趣幽默,契合时事,观众整场笑声不断,不忍离去。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之衣食住行》我是晚上在网上看的,这两个多小时照上海话来说是“佬好看个,觉都不想困了。”

  “海派清口”之所以好看,好听,让人大笑,不仅仅在于周立波的搞笑功夫,而是周立波所讲的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比基尼、股市、萨科齐等等,无一不成了周立波的话题。周立波的观众在上海,他是上海人,对上海文化的理解,对上海人过去三十年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当他以一种喜剧形式表演出来时,马上可以把人拉回到以前,让人产生共鸣。

  这就是周立波的成功之处。周立波自己说,他在两年之前就知道自己会火,因为他懂上海,知道上海缺少这样一个人。

  周立波“海派清口”听得下去,会让人想起新版《四世同堂》的“看不下去”,这部重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许多观众认为拍砸了。不少观众为什么“看不下去”?并不是这部电视连续剧拍得不好,而是这部电视连续剧偏离了原作的味道。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什么味道?就是两个字:“京味”。但是,新版《四世同堂》中,这种“味道”没有了。试想,一部作品丧失了它的“核心竞争力”,那将是怎样的一个下场?

  不少观众认为,新版《四世同堂》根本没有吃透京派文化,电视剧中的场景,包括演员说的话,全部没有“京味”。这样一部“经典”重拍以主打“情节” 和“偶像”,这是舍本取末。导演为什么这样做?问题就在于主创队伍不是浸淫“京派文化”成长起来的,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弱处,于是,既然做不到理解,索性转向,想搞个“创新”和“突破”,但所有的“创新”和“突破”,都不能脱离原作和文化根底,这是一个常理。

  从周立波的“听得下去”到新版《四世同堂》的“看不下去”,再次诠释了一个常理: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陆勇强)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