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民进党"ECFA公投"背后算盘或难如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新华澳报:民进党"ECFA公投"背后算盘或难如愿
2009年06月03日 1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3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3日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民进党决定发动“反对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公投”,大陆加大两岸经济合作力度,向台湾人民送出“大礼”,促使台湾经济在已复苏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让台湾人民能够恢复有高质的生活水平,台湾民众自然会理解和认同两岸经济合作好处。而马英九团队若能充分发挥掌政优势,并加大正面宣传ECFA力度,则民进党要将“ECFA公投案”与公职选举捆绑在一起进行的意图,应该不能如愿。

  文章摘录如下:

  在接任民进党主席时曾称要率领全体党员“走出一条没有陈水扁的路”的蔡英文,除了是因为民进党已经在野,无法接触到行政资源,及蔡英文本人的道德本质还算不赖,因而没有继承陈水扁的贪腐基因之外,一年来的言论行为表现,其实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女陈水扁”。

  实际上,她不但不敢与陈水扁做出切割,而且还在政治行为上事事处处摹仿着陈水扁。其中把“公投”当作是政治斗争工具。

  陈水扁在八年任期内,为了推动他的“台独”分裂政治路线,并意图借“公投绑大选”获取选战红利,连续发动了三次“公投”,并提出了六道“公投”题。而蔡英文为了推动其“去中国化”政治路线,以两岸即将签署的“ECFA”有迈向“一中市场”的嫌疑,因而涉及到“主权”问题为由,声称须由“公投”来做决定。由此,她以民进党的名义决定发动“反对ECFA公投”,并下令由民进党组织网络征集发动“公投”所需要的联署人数,要求在六月间完成第一阶段联署任务。

  按以往经验,民进党要发动八万多人“提案”十分容易,能成功地征集到八十六万名选民对“公投案”的联署,也并不困难。而从民进党过往三次发动“公投”的实践看,民进党显然是并不满足于这刚跨过“门坎”的八十六万联署数字的。因既然要玩政治游戏,就要玩大些,一来可壮大“气势”,二来也可提高“公投案”能获通过的保险系数。

  由于蔡英文已决定,并不打算将“反对ECFA公投”与年底的“三合一”选举捆绑一起进行,故估计是要选择更好的时机,甚或是进行“公投”单独进行的“试验”,因而这项“公投”的实施并无“时间表”,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征集联署人数,以求征集到高于民进党以往三次发动“公投”的联署人数,甚或是达至“公投案”获得通过的“门坎”人数--四百三十二万票,以争取能有过半选民领“公投票”,并有过半已领“公投票”选民“反对ECFA”主张投赞同票。

  实际上,按岛内规定,倘“反对ECFA公投案”获得通过,“行政院”就须在三个月之内,依照“公投创制立法”原则,研拟相关法律草案送“立法院”审议,“立法院”则需在下一会期休会之前完成审议程序。如果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完成立法程序,或所通过的法律的内容违反“公投创制”的立法原则,则将会构成“违宪”。因此,届时国民党即使是在“立法院”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也无法拦阻“反对ECFA法案”,否则就是“违宪”,马英九必须下令解散“立法院”,重新选举。届时国民党未必能像二零零八年一月那样,获得选战佳绩。

  倘“立法院”膺服于“公投创制立法”原则,违心地通过“反对ECFA法案”,马英九也须在十天内签署颁行。倘马英九认为该法案与自己的政治主张相悖,得核可“行政院”在十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但在复议后仍有二分之一以上“立委”维持原案,“行政院长”即应接受该法案,否则就须辞职,从而掀起“宪政风暴”甚至酿成“宪法危机”。

  大陆方面加大两岸经济合作力度,向台湾人民送出“大礼”,促使台湾经济在已复苏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让台湾人民能够恢复有高质的生活水平。既此,台湾民众自然会理解和认同两岸经济合作的好处,在“反对ECFA公投案”付诸“公投”时,就自然而然地投下反对票,或是干脆不去领、投票,让“反对ECFA公投案”像民进党前三次所发动的六项“公投案”那样,首先就过不了“领票关”,更遑论能跨得过“通过门坎”。

  而马英九团队若能充分发挥执政优势,加大正面宣传“ECFA”的力度,让台湾民众都明了“ECFA”只是一个经济协议,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另外,马英九团队所掌握的“中选会”,若坚决抵制民进党要将“ECFA公投案”与公职选举捆绑在一起进行的意图,使民进党借公职选举抬高“公投票”的领投票率、拉高该党提名候选人的得票率的图谋,不能如愿。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