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胡吴会吹响两岸和平发展新阶段进军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新华澳报:胡吴会吹响两岸和平发展新阶段进军号
2009年05月27日 0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行。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27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27日刊出富权的文章说,26日的“胡吴会”所达成的各项共识,将吹起两岸协商向进行政治、军事议题发展,两岸和解将延伸至涉外事务等领域,两岸党政交流将扩延至包括民进党在内的台湾各政党的新阶段发展的进军号。

  文章摘录如下:

  自去年五月二十日马英九就职,为“胡连会”《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必要的现实条件,而胡锦涛先后几次有关新阶段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谈话精神也得以在台湾地区发挥实质影响后,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而又可喜的变化。

  一年来,两岸当局都基于“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持续“建立互信,搁置争议”,不断“求同存异,深化合作”,走向“和平共荣,互利双赢”,先后举行了三次“陈江会谈”,总计达成了九项协议、一项共识,使两岸人民盼望了多年的“三通”成为现实,也借着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及大陆资金赴台投资,使原本呈单向的两岸交流转为双向平行互动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由于两岸恢复协商,加强交流,使得海峡局势从原来的战争边缘,扭转为和平发展。而台湾民众所关心的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也透过中华台北卫生署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世界卫生会议而展现曙光。这一年来,在两岸开放三十年的基础上,两岸关系发展又取得了新的丰硕成果。

  但两岸人民都并不仅满足于此。因此,昨日借着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之机,国共两党又以“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心和姿态,达成了新的多项具体共识,包括两岸尽早在今年下半年就“ECFA”进行协商;加强国共平台;重申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基础;确定七月在长沙举行以两岸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论坛等。

  而胡锦涛就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所发表的六点意见 ,为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并在国共两党党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中共与包括民进党在内的台湾各政党,及从上层到基层的广泛交流,以及为两岸政治、军事议题的协商进行准备,创造条件,吹响了进军号。

  胡锦涛对台政策论述的这一新发展,显然是正面回应了马英九日前有关倘获连任将在第二个任期内与对岸进行政治议题协商,并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的谈话,从而重申了自己多次涉台谈话都有说到的“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及“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论述。

  实际上,按照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必将带动政治发生质的变化的规律,既然三次“陈江会谈”已经就两岸交流中一些重要的议题达成了协议并已取得了成果后,尤其是两岸即将建立“ECFA”架构,那么,无论是按照“国家统一纲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近、中、远程”设计,还是按照胡锦涛数度涉台谈话内容的要求,都应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到更新的一个阶段的时候了。这就是胡锦涛昨日引述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对于“更上一层楼”,马英九在“先经后政,循序渐进”方面与北京有共识及默契之外,似是还有另一个现实性质的诉求,就是要把两岸缓和延伸到“外交”领域,让双方在国际间,不要在争取“邦交国”的问题上进行无谓的恶斗、内耗,目的就是要减少两岸间的紧张,增加海峡的和平。

  值得注意的是,胡锦涛在谈话中,将加强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列入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六点意见中的重要内容,指出国共两党对话特别是高层交往对保持两岸关系发展势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锦涛昨日的谈话内容,也有意将两岸党际交流,从“国共平台”扩延到中共与台湾各政党之间的交流,及将台湾方面以泛蓝阵营为主的两岸交流,扩延至各界同胞,包括泛绿阵营中去。他所说的“两岸关系发展需要两岸广大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参与”,并赞同了“海峡论坛”突出了两岸民众参与和互动的做法。

  因此可见,今次“胡吴会”所达成的各项共识,将吹起两岸协商向进行政治、军事议题发展,两岸和解将延伸至涉外事务等领域,两岸党政交流将扩延至包括民进党在内的台湾各政党的新阶段发展的进军号。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