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9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9日发表社论说,绿营五•一七游行表现出相当的节制,没有利用警察撞伤游行民众事件将冲突升高,基本上,民进党避免了“损人不利己”的后果,则显示该党已逐步恢复理性,重返正常政党之路。不过,成功地掌握游行节奏,却不代表民进党重返执政之路。五•一七之后,民进党的难题才要开始。五•一七游行落幕了,民进党要找回台湾人民对它的信心,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摘录如下:
理论上,政党应该是会理性计算的,因此,当民进党两年前以排蓝条款大举排除党内异己时,可以说是处于疯狂的状态;相反的,五•一七游行表现出相当的节制,没有利用警察撞伤游行民众事件将冲突升高,基本上,民进党避免了“损人不利己”的后果,则显示该党已逐步恢复理性,重返正常政党之路。
不过,成功地掌握游行节奏,却不代表民进党重返执政之路。五•一七之后,民进党的难题才要开始。
一般,抗议或游行是表达意见的手段,但是民进党独树一格,游行尚有对内功能,一方面展示党的团结,因此,四大天王必须到场;另一方面则借着动员来凝聚支持者的士气,因此,当民进党宣称游行活动成功时,其中一个指标意义是“支持者的心又回来了”。
若从凝聚内部的角度来看,民进党确实可以宣称五•一七是成功的;因为,之前为了不满蔡英文对扁“柔性切割”,不但扁多次狱中批蔡,“独派”团体更同时在台湾南部发动游行,表面上是“分进合击”,但颇有与蔡英文的党中央“互别苗头”之意。此举逼得蔡英文、苏贞昌上周纷纷到土城看守所向陈水扁“请益”,某个程度整合四大天王及党内“独派”,避免了在五•一七当天上演民进党的“南北分裂”。
可以说,借着五•一七,陈水扁再度展现他以少数操作杠杆的能力,民进党精英担心党的分裂,终于不敢与扁切割,但是,短期的妥协则必须付出长期的代价,亦即,民进党一直无法面对他们的“陈水扁问题”。
到目前为止,民进党除了私下运作让陈水扁退党外,针对扁案的公开发言,都是从“司法迫害人权”的角度出发。确实,特侦组审理扁案的公平性,以及法院的一再延押,都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是,司法运作的不当,却不能合理化陈水扁过去几年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政治人物拿政治献金是一回事,但是,动辄向企业界需索上亿经费,将“国”产当私产分配,则是罕见。
对这些公然犯法的行径,如果民进党从未反省,如何让选民放心,将来民进党当家,弊案不会重演;更值得担忧的是,政党如果没有自清的能力,台湾很可能又要重演以政治激化来掩饰丑闻的悲剧。
更何况,除了“陈水扁问题”,民进党仍有“罩门”(弱点、缺陷)待克服。就和所有的使命型政党一样,民进党执政,必然会面临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民进党执政初期面临“核四”政策与党纲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例;但是民进党处理得并不成功,后果是,在台湾这样天然资源缺乏的地方,侈言重视“国家安全”的民进党,一直未能在执政时提出一套完整的能源政策。
更严重的,当然是民进党的中国(大陆)政策。尚未执政时,两岸或中国(大陆)政策被视为是民进党的“罩门”,民进党必须一再转型,强化两岸交流政策,因此二千年选举时,民进党甚至还曾批评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但是执政后期,为了巩固“基本教义派”,民进党不但走向“极独”,还大力推动“法理台独”。民进党执政八年,不但无法拿出一套合理的两岸政策,甚至以“执政党”身份大搞“极独”,连台美关系都受波及。
其实,以台湾的历史及地缘背景,任何有心执政的政党,都无法回避中国(大陆)因素。各种民调也都显示,针对两岸关系,台湾民众既要“国家”尊严,也在乎两岸和平互利,因此,有责任感的政党,必须在“国家”尊严、两岸和平、经贸互利等各项因素之间找出平衡点。要达到这样的平衡点,并不是靠着“敢冲敢打”,而是要仰仗能力及耐心的沟通。
五•一七游行落幕了,但是民进党要找回人民的信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确定的是,意识形态不能提供答案,民进党还必须证明自己的清廉及执政能力,这是民进党在五•一七之后的重要课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