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两岸建军事互信 等待中仍可有作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两岸建军事互信 等待中仍可有作为
2009年05月19日 1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9日电 香港《文汇报》19日刊出署名文章说,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改善,迟早会碰到建立军事互信问题。胡锦涛在去年12月31日的讲话中谈到,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观察家认为,“适时”概念至少包含三方面含义。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要从长计议、循序渐进,但也不是无事可作。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各自努力。

  文章摘录如下: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改善,迟早会碰到建立军事互信问题。近日,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多次强调,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是两岸之间的事情,这是非常明确的,并可适时开展;此前,马英九表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是非常困难也非常敏感的事情,因此非常谨慎,未来三四年内优先处理经济问题;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洲事务资深主任贝德表示,美国欢迎两岸降低紧张的作法,如果台湾与大陆能达到协议,“美国没有理由(对两岸和解)闪红灯或黄灯。”

  关于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31日的讲话中谈到,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观察家认为,胡锦涛提出的“适时”概念,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时代性。也就是说构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已经是两岸实现和平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两岸执政党有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推进和平发展的共识,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既是和平发展的要求,也是和平发展的保障。

  此外,由于三次“陈江会”的成功,加上两岸与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主权及相关权益上争议的复杂化,已经把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摆到了两岸协商的议事日程。

  二是时序性。由于政治、军事对抗已半个多世纪,特别是陈水扁执政时推行“台独”,险些引爆战争,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确实是障碍重重、猜疑多多。好在现在两岸领导人都具有放眼未来、正视矛盾、解决分歧的诚意、善意和创意,关于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协商思路取得了诸多成效,得到了两岸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好评。

  观察家认为,两岸关于交往、交流和合作顺序的定位,顺应了民意,突出了民生,尤其是大陆充分照顾了台湾的关切和诉求,显示了大陆对台新政的务实和致力,也为开展军事接触和交流打下了基础。

  三是时机性。同发展两岸经济关系一样,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也不能“等、靠、要”,必须抓住机遇,借助平台,携手创造。

  事实上,两岸已经在做建立军事互信的起步工作。如,今年初台湾当局放弃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提出了“绝不先开第一枪”的原则,得到了两岸人民的肯定。

  再如,解放军下半年组织的“跨越-2009”联合军演,其机动距离和时间在解放军历史上尚属首次,但针对台海的南京军区意外“落选”,被分析人士看作是“对台示好”。

  观察家认为,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虽然要从长计议、循序渐进,但也不是无事可作。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各自努力。

  观察家认为,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表面上是个军事问题,实质上是个政治问题。两岸军事互信的政治基础是“九二共识”,核心目标是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维护中国的主权、领土和相关权益。任何偏离或违背政治基础和核心目标的言行,损害的不仅是军事互信,而是政治互信。

  马英九最近在谈到台湾参加WHA时感叹,国际间很需要诚信,诚信是台湾筹码,滥用就只能玩一次。观察家感同身受,国际交往是这样,两岸开展军事交流、建立军事互信也是这样。(妮尔砚)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