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解读中国经济》
作者:林毅夫
出版:台湾时报出版
页数:443
定价:新台币39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持续高增长,甚至在金融海啸的当儿,成为全球的“救命草”,很多人认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足以解释“中国奇迹”,因此,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的论述,会更为贴切与全面。
出生于台湾的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最近出版的《解读中国经济》一书,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对中国奇迹的疑惑,带我们一同思考中国经济面对的挑战与未来。
林毅夫在本书中试图建立一套解释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成就、问题、机遇和挑战的理论体系。林毅夫回忆起一九七八年邓小平宣示中国要在二十年来内将经济翻两番,他坦承当时觉得那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口号,没想到现在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远超当时的目标。然而,中国经济仍存在不少隐忧,亟待解决。
“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中国政府长期面对的问题,长期研究农村问题的林毅夫指出,问题的根源即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因此,建设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提出几项注意事项:推动城市化进程与建设新农村可以同时进行;改善金融结构、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转移农村劳动力;政府应当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科投的投入,同时发展小额信贷、农村银行、农业保险等,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只有加强农村的基础和职业教育,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为最终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智力保证。
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林毅夫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贪污腐败问题远超其它任何时候,原因即在于政府权力过大。首先,政府管制着市场准入,使市场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存在着垄断利润,必然会导致寻租和贪污腐败;其次,如果把政府管制的物品价格人为地压到市场价格以下,就会出现市场价格与管制价格之间的差价,从而产生寻租的机会。
林毅夫指出,过去国有企业因为国家战略需要而建立,资本过度密集,不符合比较优势,这一类属于“战略性负担”;改革开放前政府对城市人口的就业负有责任,因此让国企吸纳大量工人,形成冗员,此为“社会性负担”。这两种负担,即为“政策性负担”。而要解决国企问题,首重消除政策性负担:政府可以透过员工上下岗制度,和建立社会安全体系,解决冗员和养老金问题,解除企业的社会性负担;绝大部分的非战略性企业,可以利用在人力资本上的优势转产,生产符合比较优势的产品,缺少资本者,可透过市场换资金方式,或与外国公司合资,直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克服资本短缺问题。
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真挚情怀,诚如林毅夫在书中所言:“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以其科研成果引领社会思潮,以其教学活动培育一批又一批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问题解决之道的高素质人才,掌握未来发展中出现的机会,克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民族大业的复兴。”
(摘编自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19期 作者:苏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