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中国今年的大片之一、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南京!南京!》。
一起去看电影的新加坡友人过后说,情节和画面都震撼人心,导演陆川把战争最残酷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他认为,这将给中国年轻人的心灵带来阴影,把中日两国上一代的仇恨,延续到年轻一代人的身上,影响两国关系今后的正常发展。
我倒觉得,南京大屠杀是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电影人用这个题材来拍电影无可厚非。此外,历史的教训不能遗忘,电影人的出发点相信也是想告诫中国年轻人要以史为鉴,同时更加珍惜今日生活的和平和谐。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南京!南京!》的处理手法算是比较巧妙的了。除了血淋淋、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日军对南京男性赶尽杀绝的屠杀、逼迫南京女性做慰安妇外,导演也通过一名日本小兵角川的重要角色,来反映在战争中小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无奈——尽管知道所做的事情是不对的,身为军人,他们必须服从上级,在人性和军令之间,他们进退两难。
从开始教堂一幕初次杀人的惊恐,到遇到妓女百合子的纯情,再到那句决定了教会老师姜淑云尊严的英文,直至最后看到慰安妇冰冷尸体堆在板车上的精神崩溃,导演都在小心翼翼地刻画角川的心路历程,直到他最终无法再承受战争的残酷和心里的自责,选择了自杀的不归路。
角川只是现实的一个缩影,经过二战的日本小兵中,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或患上精神病的大有人在。
无论哪一场战争,其实都没有胜者或败者,其悲剧性在于人性的泯灭,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屠杀敌军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其中就包括楚霸王项羽。
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30万老百姓被杀害;千千万万的年轻日本小兵也留下无法抹去的心理烙印,一代人的幸福就这么毁灭了,他们其实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要原谅并非易事,尤其是受战争摧毁的那一代人,但到了年轻一代,或许是该慢慢放下历史包袱和仇恨的时候了。
电影是个很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媒介,通过画面和音响可轻易激起观众的情绪,而不管现在或未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相信一直会出现。
我希望看到的是,电影人利用电影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协助化解中日两国人民的仇恨,而不是停留在战争的残酷,不再前进。若《南京!南京!》有我不认同的部分,就是它把过多的时间用来刻画残酷的战争场面,这么做的后果,无形中或许就如我友人所说,把中日两国上一代的仇恨,延续到年轻一代人的身上。
历史不能遗忘,但也不必老想着最残酷的一面。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杨永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