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上午十一时,马英九率党政要员到大溪头寮陵寝谒陵,三军仪仗队肃立陵寝大门两侧。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中新网4月16日电 蒋经国百年冥诞之际,台湾弥漫着一股怀旧追思风,台官方更高调纪念。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5日发表署名文章说,蒋经国最值得纪念之处是什么?无论台湾还是海外,聚焦点有二:其一是审时势,识时务。从“威权政治”变为“民主政治”;由“两岸对立”走向两岸和解和平。其二是民族魂、统一志。蒋经国一再强调,“两岸毕竟是血脉同根,政治歧见难道一直能让台湾海峡成为阻隔民族来往的鸿沟么?”他还多次说,“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
文章摘录如下:
蒋经国百年冥诞之际,台湾弥漫着一股怀旧追思风,官方更高调纪念,引起海外华人关注和思索。的确,蒋经国值得纪念,但着眼点和落实点是什么?因人因时因倾向而异。
“台独”势力唠唠叨叨,表面攻击蒋氏“威权统治”,其实是嫉恨蒋经国开启两岸新程。赞扬者津津乐道于蒋经国不失时机地振兴台湾经济,创造“亚洲四小龙”奇迹,与今天“亚洲四小虫”的境况相比,更值得怀念。但最值得纪念之处是什么?无论台湾还是海外,聚焦点有二:
其一是审时势,识时务。蒋经国有句名言“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台湾舆论概括为“民主进阶”与“两岸和解”在变,大体如实。所谓“民主进阶”,就是从“威权政治”变为“民主政治”。所谓“两岸和解”,即与大陆呼应,由台湾“反攻大陆”与大陆“解放台湾”为标志的“两岸对立”,走向两岸和解和平。
大陆“文革”结束后,两岸关系开始解冻。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是当年国民党对大陆政策转变的重要标志。对此,国民党内有两极意见:以“行政院长”俞国华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只开放探亲,不涉及大陆政策调整,维持两岸敌对状态;而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李焕一派主张,以开放探亲为调整大陆政策的第一步,随之开放观光、贸易、体育和文化交流。
李焕的主张其实是蒋经国授意,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尽管最后采取折中方案,但蒋经国令“内政部长”吴伯雄于1987年10月宣布,11月2日起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来虽因李登辉、陈水扁作怪而受挫。但历史证明,打开的两岸和解的闸门已无法关上,奔涌起来的两岸交流潮已无法逆转。
特别是胡锦涛最新的六点意见发表以来,大陆对台政策更趋务实,开创了两岸新局。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等纷纷访问大陆,实际上在延续蒋经国的行程。曾为蒋经国亲信的马英九,如真正不忘遗范,也应延续这个过程。
其二是民族魂、统一志。蒋介石不管有多少过失,但其奉行“一个中国”的立场应该肯定。宁愿退出联合国也不接受“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就是突出表现,毛泽东也肯定他是爱国者。蒋经国更明显,其在遗嘱中说:“经国受国民之付托,相与努力予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业,为共同奋斗之目标……是所切嘱。”
主义不同,统一是求。蒋经国一再强调,“两岸毕竟是血脉同根,政治歧见难道一直能让台湾海峡成为阻隔民族来往的鸿沟么?”他还多次说,“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他坚持“中国人”的前提下的“台湾人”,承认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的立场,以及派密使赴北京探路,还在国民党中央设立大陆工作指导小组,先谈合作、后谈统一等等,今天看来尤具远见。
海内外华人期待一再表示敬佩蒋经国的马英九及其同仁们,秉承其两岸情、统一志。人们不会急求,但目标和前景必需高悬不忘。否则,舍本求末,守躯弃魂,无论如何高调也不是真正的纪念。(宗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