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从讲中文看新加坡的"爱美"及"惠华"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从讲中文看新加坡的"爱美"及"惠华"观
2009年04月10日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0日电 在一些新加坡人眼里,在公共场合讲华文就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发署名凌军的文章说,让年轻人对学华文真的拥有成就感,改变轻视华文的社会心态,才是新加坡华文复兴的转折。有了这些,才谈得上学习更多的中华文化的背景,也真的才有机会架设东西方的新加坡纽带,乘上中国的经济快车。没有这些,新加坡的华文的颓势还是会持续下去,大家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可笑的徒劳。

  文章摘录如下:

  在一些新加坡人眼里,在公共场合讲华文就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他们忘了或不愿承认:无论华文英文都不过是交流的一种工具,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智商和能力。

  (新加坡)内阁日前改组,陈惠华升任总理公署部长,兼任财政部第二部长与交通部第二部长,新加坡有了第一位女部长。关心政坛的也许还记得内阁中几年前也曾有过一位社会发展部的女代部长薛爱美博士,不过说到正部长,陈惠华女士的确是第一位。

  完全出于巧合的联想,但借用两位女部长名字所含的词义,也许正可说明新加坡这几十年的政商风向:从依靠亲近欧美(“爱美”)到如今的期待着受惠于中华崛起(“惠华”)。

  新加坡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李光耀内阁资政那一代人的高瞻远瞩,日前,李资政在讲华语三十周年的大会上,又一次呼吁会讲华语的父母尽量在日常生活中用华语同子女交谈。不知道资政的再一次努力是否唤醒一些仍迷茫的国人,是否能挽救新加坡华文,又是否能为新加坡的未来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期待是美好的,现实仍是残酷的。讲华语运动的调查就发现:讲华语的家庭自1990年的70%一路下滑,到现在只剩40%的家庭仍以华语作为主要用语,反之,讲英语的家庭却从当年的26%增至今年的60%。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一年一度的讲华语运动热烈推动和政府的不断鼓励,新加坡的华文怕早已消声灭迹了。

  我新近看到的一件事就很能反映新加坡人对华文的真实心态:不久前参加圣淘沙环球度假村的一个建筑研讨会,业主和设计代表先用英文发了言,最后是主承包商:一家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发言,他的华语发言简单明了,却在发言后引起了一片轻微的嬉笑声,会后一位新加坡朋友也不屑地对笔者说:看看他们的素质!

  这就是华文在新加坡的真实地位。在一些新加坡人眼里,在公共场合讲华文就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他们忘了或不愿承认:无论华文英文都不过是交流的一种工具,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智商和能力,他们也忘了正是他们认为素质低的这间公司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着他们的能力:将要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圣淘沙环球影城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这一庞大工程,这是新加坡诸多外国和本地公司远远所不能及的;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这些年看到了太多沦落潦倒的华校生:历史促使他们只能去驾德士或当小摊贩,鲜有几个能在政商界出人头地的。

  东西方的桥梁

  不过,他们也应看到这二十多年中华的崛起和巨龙的腾飞,会说英文于是成为他们最后一件可以自傲或遮羞的衣物。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新加坡的华文才会步步走向消亡;也许正因为这种心态也逐渐埋灭新加坡再次腾飞的希望。新加坡这个世纪的优势:不在于他们会说英文,更在于他们也会说华文,新加坡是东西方都能信任而联系双方的桥梁。这是新加坡伟人们看到的并正试图去做的。这才有了一次一次的讲华语运动,一次一次的身教言传,可是这痼疾总是百除不去,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李资政对新加坡人的要求真的已经很低了:只是要求大家说华文而已。也许这只是他为未来进一步计划在做准备。但新加坡人要真正成为东西方桥梁,绝非能讲几句华文那么简单!新加坡人还需要了解更多地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习惯。这可能是我对新加坡的华文发展的奢望,但新加坡人没有什么理由畏难、退缩,他们理应比那个加拿大相声演员大山有着更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文同种!从心态上,新加坡人也容易为中国人接受,亲近信任,更易融为一体,去过中国旅游的新加坡人一定有所体会。这个时代能说华语真的是上天给新加坡人的福分,现在的新加坡搭上巨龙的背脊,一定会有新新加坡的诞生,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未来啊。

  很多新加坡华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想方设法在华文教学上更新教案,试图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动力。在笔者看来,让年轻人对学华文真的拥有成就感,改变轻视华文的社会心态,才是新加坡华文复兴的转折。有了这些,才谈得上学习更多的中华文化的背景,也真的才有机会架设东西方的新加坡纽带,乘上中国的经济快车。没有这些,新加坡的华文的颓势还是会持续下去,大家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可笑的徒劳。

【编辑:吉翔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