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9日电 《澳门日报》9日发表社论说,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出台了有诸多亮点和突破的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回归公益性”是这次医改的核心理念,九亿中国农民能否在新医改中真正受益,是这一核心理念能否得到体现的重要检验标准。新医改方案多在农村落墨,既应该也必要。
社论摘录如下: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出台了有诸多亮点和突破的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回归公益性”是这次医改的核心理念,九亿中国农民能否在新医改中真正受益,是这一核心理念能否得到体现的重要检验标准。
对公民健康权的保障,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倡导“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彰显。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以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为目标,体现了改革开放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其实,中国多年来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很多的,投入不可谓不大。特别是从二○○三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范围逐渐扩展,农民参保十分踊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农村的医疗保障水平。
当然,中国农村幅员广大,经济基础相对落后。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在医疗卫生条件、从业人员素质等硬件方面,还是在农民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等制度建设层面,大部分农村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因此,新医改方案多在农村落墨,既应该也必要。
新方案规定:三年内,新农合覆盖率要达到百分之九十,参保标准要提高到一百二十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中央重点支持二千所左右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仅仅二○○九年一年,就要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二万九千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此外,分布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也有望被纳入到城镇医疗保障范围。
目前中国农村医疗存在“两差”问题:一是农民经济力差,而现有的医疗收费还相当高,农民看不起病特别是大病;另一个是地方尤其是乡村的医疗条件差,或者是干脆付诸厥如。提高新农合参保率和参保标准,旨在完善覆盖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加快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则是寄望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让农民不必为远赴城市看病犯愁。
要从差转变为差强人意直至大幅度改善,一是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增加财政投入,要双管齐下,以后者为主。长期困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各级政府拟投入的八千五百亿元资金,特别是其中地方财政需要负担的四千多亿元,有多少能够向农村倾斜,是新医改的焦点,尤其受人关注。
特别是农村“山高皇帝远”,投入的资金能否用到实处,这其实也是广大农民能否从此次医改中真正受益、医改的“公益性”理念能否真正得到体现的关键。各级政府要负起责任,加强执行力,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财政的监管。除此之外,相关实施细则、配套措施也需要完善,各项监督、审计工作也必须贯穿实施过程始终,以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到位。
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农村特别需要医疗卫生人才。中国政府承诺将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更多医疗人才,为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机构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新医改方案正是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列为一大工作重点。按照计划,中国政府将制订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三十六万人次、十六万人次和一百三十七万人次。与此同时,政府将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各地还将大力推广“万名医师支持农村卫生工程”,成为在政府主导下,利用城市优秀医疗资源,为农民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一条新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