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东信解析:警钟下的启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巴菲特股东信解析:警钟下的启发
2009年03月27日 17:2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关于美国的房地产,巴菲特有其见解。事实上,美国在1997年组合屋市场,就曾发生过问题。巴菲特总结当时症结所在:“不该借到资金的人,透过不该贷出资金的机构,得到贷款。”

  巴菲特指出,许多购屋者跟金融机构之间,一起踏入这个“假设未来房价会一直上涨的虚幻契约”。这种不思索未来的作法,正全面反噬经济的发展。

  而巴菲特也从旗下“克雷顿房屋”的营运状况中,对房屋市场和贷款市场提出观点,颇值得大家作为参考。巴菲特观察,该公司旗下近20万名贷款者,尽管并没有最丰厚的收入、最优等级的信用评等,但在次贷风暴发生后,无论贷款拖欠率、法拍率…,都没有太大变化。

  巴菲特归纳,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贷款人“关注的是其全部应付贷款,相对其实际(而非预期)收入的比例”。巴菲特观察,这些人大多拥有高度自律的特质,会以“完整偿付”为原则,来看待贷款;而不会做出下列举动:以债养债、或采用未来缴款利率会浮动的初期低息契约,或是在万一不成偿付贷款时,赶快脱手来解套。

  -未来的四大警钟

  巴菲特在股东信中,提到了四个警钟,分别是“现金为王”、“政府公债泡沫化”、“剧烈通膨”、“劣币逐良币”,其中,前三者之间,互有相互关系,颇值得大家共同注意。

  -“现金为王”的迷思

  首先,金融风暴中,相当罕见的股市、债市、房市三跌的超级风暴发生,让几乎所有的人,都心生恐惧,纷纷在低利率时代,拥抱“现金为王”的观念。巴菲特认为,拥抱现金,或许让人一时心安,但其实是选择了一种“可怕的长期资产”:几乎不生财,而且注定会贬值。

  -美国公债泡沫

  或者有人以“资金停泊”的概念,竞逐较无风险的美国公债,不过,从供需法则来看,过多资金,追逐有限商品,必然导致价格的飙升。美国经济观察家葛兰兹(James Grant)就在其专文中指出,美国国债,已由“无风险报酬”(risk-free return),变成了“无报酬风险”(return-free risk):大家疯狂持有去持有固定收益的公债,将导致公债殖利率越来越低,几乎没有回报可言。

  未来一旦通膨加温、利率升高,或者市场信心恢复,届时暂时停泊于货币与公债的资金,将会快速撤出债市。泡沫,可能崩解。这是巴菲特之所以说,“这十年来的金融大事记,除了一定会将1990年代后期科技泡沫、及2000年代早期房事泡沫列入之外,2008年底的美国公债泡沫,也因为非比寻常,可以留名青史。”

  -剧烈通膨

  通货膨胀,则是巴菲特提到的第三个隐忧。美国大幅降息之后,货币供给大增。根据统计,美国近期大印钞票,货币基数量远较过去提高85.1%。一旦金融体系信心恢复、重启放款,大笔资金流泻而出,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之出现。届时,现金的实质购买力,将可能大幅降低。

  -劣币逐良币

  而第四个警钟,“劣币逐良币”,则来自于这次金融风暴中,许多企业(如二房、AIG…)体衰难续,纷纷伸手向政府讨钱。也因为政府编列了大笔预算来救援,使得这些冒险捅篓子的企业,反而比一些稳健经营的企业,享有更低廉的资金成本,似乎还有点“因祸得福”。巴菲特对此,深感不平。

  不过,从整体资本市场来看,这种情况,也只能算是一种特例,也刚好是在这种系统性危机时,公部门才肯出手相救。若是在别的时候,这种企业或许就可能要自己付出惨痛代价,不可能用纳税人的钱挺他们。

  -警钟下的三个原则

  在后金融风暴的时候,尤其是前述提到的“四个警钟”的情形下,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财富呢?

  首先,永远只用有余裕的钱来投入:这是指在生活消费、必要的存款之外,还有余裕的部份。这部份,才是合理长期持有企业股权的“资本”。尤其,目前市场波动相当大,任何融资、“抢短线”的心态,都可能造成财富的无端减损。

  其次,永远只选择好的企业:许多企业在这一波大崩跌中,价格跌至极低的水平,但仍不一定代表有持有的价值!企业本身的长期竞争力、获利模式的合理性,是决策前必须优先考虑的项目。

  第三,永远以合理的价格不断买进持有、并与企业一起长期成长:面对可能来临的剧烈通膨压力,评估企业价值,并在市场悲观气氛中,以合理价格增加对企业的持股,让企业透过不断的获利,创造营运获利上的“复利效果”,将是打败通膨的关键。

  而最重要的,是永远让自己知道,一些正确的原则和信念,在执行的过程中,并不一定会马上立竿见影、迎向光明,很可能会在黑暗中,伴随着孤独,再踏入另一个黑暗隧道。然而,对于人生“中长期的成功”(例如财富的累积),正是永远需要这样的坚持,与正确的原则,才能无惧于外在的冲击,在动荡中,累积自己的长期财富。

  而这正是身处在后金融风暴时代的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宝贵体会。

  (摘编自台湾《联合报》网站 作者:城国斌)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