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4日电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日前刊文说,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扫墓祭祖是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今日,现代化和现实主义正向我们逼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旧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观、人生观也逐渐淘汰旧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可是,这并不等于华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就可作废,更不能说祭祖等礼节可有可无。
文章摘录如下:
落在春分后第十五天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扫墓节、三月节等。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中上坟扫墓是清明节的例行活动。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基于以上的各种意义,清明节也因此成了华裔的重要节日之一。
今年,笔者像往年那样,跟家人上坟给爷爷奶奶扫墓。看到有的墓地野草丛生,只有稍微露出来的坟头让人察觉那一处有坟墓。有的墓碑上死者的姓名已模糊不清;有的阴宅歪歪斜斜快要倒塌;有的则断成两截,倒在地上的死者姓氏显得非常悲凉。
这些先人的后代子孙呢?莫非他们因生活忙碌而忘了葬在坟山的祖先?还是儿孙都移民到国外,不再回来扫墓了?若真的如此,可怜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
一个身在国外的朋友说:“如果心里有家有父母,即使不常回家陪父母,也会感到幸福。”我不太赞同他的这句话。若是每个人嘴里都说自己心里有父母,却不以实际行动孝敬奉养父母,那么,与骨肉分隔两地的年老父母由谁来照顾?别忘了,“孝”字,上边是个“老”字的上半部,下边是个“子”字,义即孩子背着老父老母,也就是为人子女者应负起照顾双亲的责任。汉字真的很有意思。
日常生活体现感恩心
同样的,别只光说本身多思念已故先人,最实际的行动是,确保先人的长眠处干净完好无损。先人为我们付出的实在太多了,难道一年上一次坟为他们扫墓都无法办到吗?清明节扫墓祭祖,其实是为了感谢先人纪念祖德。我们的先辈曾在这个世上为各自的后代流过血汗付出心力。祖先是因,我们是果,没有因,又何来果?
虽然至圣先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他却提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同样的,当我们上坟祭祖时,也应该把祖先当作在生那样敬奉。身为儿孙者,应该以感恩心为先人除去坟地的野草,恭敬献上鲜花供品,并慎重地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称之为“挂纸”)。这些动作虽然普通不过,但这是感恩,也是后裔可以为祖先做的事。“祭如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是仅随众草草而祭,然后匆匆而散。
若是我们能够把这份感恩之情用于日常生活中,好好感谢生养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师长、真心对我们的朋友以及帮助过我们的人,那么,这个人间将变成和乐无嗔怨的净土。
今日,现代化和现实主义正向我们逼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旧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观、人生观也逐渐淘汰旧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可是,这并不等于华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就可作废,更不能说上坟祭祖等礼节是可有可无的。我们依然需要感谢为我们受尽苦难的先辈,并慎重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每逢清明节(当然其它日子亦可),我们应前往先人的长眠处祭奠,献上一束鲜花,献上庄严的礼仪,也一并献上我们的真诚和感恩心。(刘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