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纪苏在书中认为,钱钟书就是轻薄浮躁文化氛围里诞生的“泰斗”,“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一举一动都以玄奘译经的态度认真咀嚼、仔细钻研。在这种情况之下,人群中忽然背着手出来一位同胞,说了一段英文,接着又说了一段法文,接着又是德文,大家能不傻么、能不疯么,这是钱钟书获得大名的原因之一……钱钟书无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文人都算是不错的,只是把他当作泰斗,却多少说明那些年社会文化的某种病态,在一个胸无大志的时代,钱这样的人很容易领袖学林。”
甚至面对以骂人著称的王朔,作者也不留情地认为,王朔的文章,其夺目的偏狭、冒烟的歪才,实在是一个民族舍弃大目标,收缩大情怀后进入精神下行期才有的症状,“他只在当下翻跟斗,因此他只是个过渡人物。”至于很多人推崇的王小波,也被认为有点病态,“他笔下的中国从古到今好像一无是处,他既然以理性自居,中国真差成那样,能混到这么久吗?”
“不能太在意国际舆论”
1996年,首版印行5万册的《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出版后备受瞩目,也引起了诸多争论,还被视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民族主义情绪升温的书籍。
有报道称,当时全球上百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国可以说不》,此书成为当年最轰动美国与西方社会的中国书,先后被译为8种文字。
对于被西方媒体冠以“民族主义者”的名称,张小波说,所谓民族主义的说法10年、20年前就频频出现,“如果因为被冠以这一头衔,就束缚了思考,难道听到了中国威胁论,就不敢讲、不敢做了吗?中国必须走出这个怪圈。”
他说,《中国应该说不》出版时,就有人提出书中暴露了中国的战略意图之类的话。韬光养晦当然不是什么坏事情,但是不是说,就不敢干、不思想、不言抒了?“我们不能再用西方世界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行为,不能总从西方的角度去做事。好比近日,圆明园兽首铜像的拍卖,西方指责中国人拍下来却不给钱,是以恶治恶,是霸道行为,但这能与铜像被抢夺霸占的行为相提并论吗?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不能太在意国际舆论了。 ”
书中观点
金融危机的缘由:
不干活想住大房子
实际上,次贷危机也好,美国贸易赤字也好,说穿了,就是美国人消费得太多,生产得太少,形成了缺口。这个缺口怎么补?一是抢,二是骗。
这次金融危机体现了美国社会从上到下的全面腐朽。
现在美国老百姓群情激愤,都说这次危机是华尔街那帮混蛋和小布什政府的错。
但是我们平心而论,美国老百姓又怎么样?你活干得这么少,压根就没那份钱,你凭什么住大房子?
成熟的大国心态
不光是“宽容”,也要较真儿
在中法关系上,就是要明确“惩罚外交”的概念。惩罚,报复,这是国际间交往的常态。
说到萨科齐的表演,他是有着明显生物性的,他的翻云覆雨,看起来有滑稽性的特点。
在一些不友好国家轮轴闹的情势下,我们不能轮盘赌,不要把外交思路弄得那样零碎,把法国归于“差信誉客户”,着着实实惩办一回。搞一点“解气外交”、儆尤外交,也符合我们开放时代的大思路,成熟的大国心态不光是“宽容”,也有较真儿。
历史会不幸证明:
奥巴马拯救不了美国
美国的问题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谁当政都不可能轻易解决,但奥巴马摇滚歌星式的执政方式是更不行的。
他执政不如希拉里、麦凯恩,乃至小布什。
有人也许会说,美国的政治制度好,能够制衡一个没有执政经验和智慧的总统,甚至能够制约一个胡来的总统。
但这样一来,美国所谓的“变革”也就成了胡扯了。
(摘自美国《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