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8日电 香港《文汇报》18日刊出署名评论文章说,应对领土争端,中国一贯的战略基石有两个:一是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二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各国对争议领土、领海的关切日趋提升,争议动作也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在坚持战略原则基础上,以更为灵活多变的策略,来应对日渐直接化、白热化的领土领海争端。
文章摘录如下:
近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领土争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先是中日钓鱼岛争议再度趋热,接着是中国和菲律宾关于南海黄岩岛的争议升级,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也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示主权”。还有,中美在南海海域的船只摩擦也引人瞩目。
战略原则要坚持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陆海边界都较长的大国,陆地边界长2.28万公里,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陆路方面,与印度、俄罗斯等国有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海路方面,同日本等有东海海域、钓鱼岛及周边海域近6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争议,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存在南海海域争议,涉及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概而言之,中国周边领土领海争议具有的特点是:面积巨大、资源丰富、国家众多、由来已久。
应对领土争端,中国一贯的战略基石有两个:一是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坚持主权原则不动摇;二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争取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这方面一贯的指导方针,则是众所周知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
尽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但上述战略原则和指导方针迄今仍基本上符合现实需要,应该加以坚持和完善。
近年来,由于资源、能源等现实需要,各方对争议领土、领海的关切日趋提升,争议动作也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中国就需要在坚持上述战略原则基础上,以更为灵活多变的策略,来应对日渐直接化、白热化的领土领海争端。
策略手段需灵活
策略之一是张弛有度、把握节奏。中国应以不放弃主权诉求为内部底线,以不触发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为外部底线,在此范围内审时度势,被动抗议和主动宣示主权、外交协商和武装压力、法律手段和军事手段等交替使用,领海和领土之间、不同国别之间、不同争议区域之间可以用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策略,务必不要四面出击、到处树敌。
策略之二是朝野配合、协力同心。体制内的人大、政府、外交部门、军警力量、官方智囊,和体制外的民间团体、社会学者以及媒体舆论,既要坚持原则上的步调一致,更要坚持策略上的有所差别、显出层次甚至互唱红黑双簧。一概柔弱或者沉默无疑不对,一概疾言厉色、态度强硬恐怕也会适得其反,尤其会刺激、误导国内民意。
策略之三是游击战术、刚柔兼济。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游击方针,在应对领土争端的策略方面是极有启发意义的。在现阶段不可能有根本的解决之道,也很难产生持久有效的多边协调机制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紧张、缓和、再紧张”的争议循环模式,才能确保这些争议领海领土始终处于“主权争议”状态之下,也才能确保各方都能回归到相对均衡态势之下。(张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