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国民党撤退来台的军人住在“政府”配给的宿舍(眷村),外省军人及他们的妻小就在这特殊封闭的空间里,和左邻右舍延伸了许多有趣的话题,形成了台湾特有的眷村文化。台湾中视连续剧《光阴的故事》传神地描述那个年代的故事,得到观众的热烈共鸣,受欢迎程度就像台湾去年热卖电影《海角七号》。
台湾连续剧始终在洒狗血、滥情、荒谬的窠臼中打转,鲜有例外,《光阴的故事》却能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不以俊男美女做号召,而以温馨的手法刻划大时代儿女的亲情、友情跟爱情,让许多人重温那段岁月,在这个价值观错乱的社会真诚地传递出一份感动。
“光阴”描述的是五六十年代的生活,不只中年人爱看,在校园里也掀起热烈讨论。台北一位中学女生表示,她喜欢“光阴”的朴实感觉,不像偶像剧剧情不是男女主角由讨厌对方到莫名的相恋,就是三角畸恋,令人倒尽胃口。
根据AGB尼尔森收视率调查,《光阴的故事》平均收视率已高达五点八,分段最高点一度还冲破六点,全台每天晚上有超过一百三十万人被电住,这代表被闽南乡土剧占据多年的无线电视排行改变了,中视官网及批踢踢(PTT)网友讨论区天天挤爆。由于故事背景是早年的眷村,除了道具要考究,找出当年老式脚踏车,戏服都很素朴,特别从旧衣回收厂找来;台词也句句斟酌,举凡“超、OK啦、掰掰、机车”等现在年轻用语都不能出现。
《光阴的故事》话说一九六五年,台湾女子陈秀好(黄嘉千饰)因一出野台电影,邂逅了外省老兵孙玉章(樊光耀饰),二人因而谱出恋曲,并进而结婚,言语虽有隔阂,却也连续生了三个小孩。从拮据困顿中养活一家人,共同见证台湾的经济奇迹。剧情也由孙家延伸到陶家、张家、冯家、郝家、朱家……叙述这一个大村子的欢喜悲伤。
《光阴的故事》的制作人是台湾知名电视人王伟忠,这出戏描述的正是他自己的成长故事。他说﹕“一个创作者最会讲自己的故事,只有自己的故事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但这些温馨感人故事,很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就是因为背景、想法和心理状态都差不多,‘光阴’在这种情况下越走越红。”
台湾目前社会环境低迷、不安,激发民众内省,想要找回早年在内外险恶处境中全民同舟共济的力量。对社会脉动有敏锐嗅觉的王伟忠掌握到这样的氛围,他说﹕“世界金融风暴,全球环境丕变,‘国’内蓝绿斗争不歇。台湾四、五年级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者)身为社会中坚,或为父母,或为子女,多少都有些感触。”
王伟忠这样写下他制作“光阴”的心情:“想当年,在我们成长的年代,什么都缺乏,但是莫名奇妙的拥有一些希望与信心,就像台风夜,外面狂风暴雨,全家人躲在破屋檐下,却有股温暖不畏的感觉。就在这种心情下,我们制作了《光阴的故事》。看看过去,想想未来,试图找回一种我们曾经拥有又失去的感动。”
日本复古又感人的温馨电影《幸福的三丁目》及大陆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都给了王伟忠创作灵感,他在策划“光阴”之前,锁定战后婴儿潮是主力观众群,这些人现在已是四五十岁的人了。王伟忠认为,他们大概会开始回忆自己的故事,因为战后婴儿潮是从无到有的,所以会比较感恩、感性,现在碰到了全球暖化、经济不景气等,自然会回想到当初很温馨的成长过程,他们会有要找回当初精神的想望。
王伟忠表示,当初创作时并没有想到这出剧会大卖,“光阴”之所以成功,包含天时、地利还有人和。“你有热情,觉得这个戏可以欢愉自己,就能欢愉别人”。事后有人分析,认为怀旧风、温暖风的故事是有共鸣的,“台湾在蓝绿斗争,看看以前的人给人什么样的温暖、什么样的团结,友情、亲情、爱情是如何单纯等”。
一股清新的空气荡漾在“光阴”的整出剧中,许多观众在网络留言表示,他们在《光阴的故事》里找到过去的回忆:熟悉的背景、不做作的对白、好听的民歌、浓浓的人情味等。署名cathy的网友写道:“听到熟悉的民歌、冰果室及参加舞会的那一幕幕更让我彷佛进入时光隧道,更加怀念那一段美好的时光,带给我心灵很大的憾动,好久没有那么有感觉的好戏了。”
台湾电视制作环境越来越差,多数节目制作都很寒酸,“光阴”也不例外,在有限的制作费下,只能用比较“巧”的方式来完成,因此,该剧并没有出外景,或四五十年代的大场面,但因为选角得当,剧本、演员之间的对白、情绪掌握得很好,才让人耳目一新。王伟忠强调,《光阴的故事》绝不是靠钱堆出来的。
“光阴”的场景全在眷村,当年小孩玩的迋仔标(一种有布袋戏主角做图案的纸牌)、跳房子等游戏,全都搬上了屏幕,孩童会聚在一起玩,不像现在的小孩放学就到安亲班、当钥匙儿、玩计算机等,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童趣。
整合营销手法灵活
“光阴”的整合营销非常成功,为了这出戏,中视整个集团包括中时、中天等集体总动员,一开始还是前《中国时报》发行人余建新所召开的会议,确定由旗下《工商时报》进行老企业追踪报道、百年企业追踪报道、征求老照片及中时副刊进行往事回忆等。其间中天还经历了江山易主,由余家转手到旺旺集团蔡衍明。王伟忠坦言,整出戏的呈现还不是做得很精准,“因为大家都还在练兵”。
整出戏的营销手法相当灵活。中视也在官方博客推出送海报活动,把向观众募集的四千多张老照片合成为剧中主角陈怡蓉和黄腾浩的海报,送给在博客留言的观众,一度一天就爆出五百多笔留言,造成网站“当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光阴”虽广获好评,但也犯了时下连续剧的通病——拖戏。它一开始设定做四十集(八十小时),后来增加到五十二集,在四十集后渐有拖泥带水感觉。王伟忠表示,他完全接受观众的批评,“拖戏是一定的”,碰到电视台的要求,制作单位考虑双方未来合作的可能性,不得不做这样的“配合”。他不讳言,“总不能做所有事情都那么艺术性,他们提供平台,给你机会,不给机会,你就没戏唱了”。
近来跟《光阴的故事》一样卖座的是舞台剧《宝岛一村》,两出戏皆由王伟忠制作,都以眷村做背景,《宝岛一村》更刻意凸显眷村文化,从一个观点来看台湾和大时代的呼应,“还是在亲情、友情、爱情里面找回台湾当年最温暖、最单纯、最相濡以沫的东西”,让观众进入剧院更直接去体会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之间的心情。
在台湾,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人跟眷村有关系。眷村是台湾近代史一个重要的文化,“我不讲就没人讲了”,王伟忠说,它就是台湾的本土文化之一,是很特殊的一个现象。《光阴的故事》欲罢不能,准备演续集,但故事完全不一样。王伟忠自信地表示﹕“《光阴的故事》这种怀旧风,我们已经抓到方向,准备继续做下去。”
(摘编自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10期 作者:童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