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9日电 香港《大公报》8日发表署名文章说,中国当下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方面资源不足而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的矛盾,卫生行业也是如此,且问题突出。其病因在于,管理者缺乏资源意识,更缺乏资源管理意识。新医改的方向之一,就是让人们更有“资源”意识,尤其要有对优质卫生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从而根本解决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这两个既对立又并存的问题。
文章摘录如下:
当下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方面资源不足而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的矛盾,中国的卫生行业也是如此,且问题突出。其病因在于,管理者缺乏资源意识,更缺乏资源管理意识,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低。而新医改有望成为治病良方,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打破资源垄断,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资源”意识,是为了让人们对资源有两点认识:一是它有价值,所以要珍惜它;二是它有限,故要节省它,同时不能浪费或闲置它,要将之用到刀刃上。我们把人力视为资源,目的就在于此。同理,我们对卫生资源的传统观念也要改变。
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资源得不到充分管理,就会出现资源不足甚至短缺、资源贬值、资源浪费或资源闲置等问题。在中国卫生行业,资源闲置的例子包括:(一)医院外科在节假日不手术,资源此时被闲置。(二)医生工资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其部分能力资源闲置。因此,改善医生工资待遇,允许其兼职,能调动其能力资源。(三)一些经典老药和疗法(如中医正骨疗法)因价格过低而被医生弃用,导致优质资源闲置,最终引发资源短缺。(四)中小医院无形资源(如技术)不足,而有形资源有余(包括设备和床位)。因患者不足,导致后者闲置。(五)优质民营卫生资源未被完全纳入政府使用计划,导致相关资源闲置。
导致资源浪费的原因有很多:(一)让最好的医学专家当医院院长或高管,会影响其专业能力的发挥,这是一种浪费。此问题不解决,今后专家资源会更加稀缺。(二)让小病患者使用大医院资源,就是浪费。引入小区全科医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医生“钱”字当头,实施过度治疗或小病大治,造成资源浪费。(四)医院平均住院日过长,慢性病患者长期住院,导致资源浪费。(五)医保覆盖率低时,大部分卫生资源只为小部分人使用,甚至过度使用,既造成不公,又是在浪费。政府大幅提高医保覆盖水平,旨在打破资源垄断,实现资源共享。
医改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患者看病不贵和不难,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看好病。如果患者复诊率下降了,就是在节省资源。笔者因此建议,应将“患者复诊率”作为医疗质量监管的刚性指标之一。
管理卫生资源的目的,就是要将现有的卫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配置和最佳使用,尤其要善于识别、保护、整合、配置和使用优质资源。
提升卫生资源质量
提升卫生资源的质量,保持其优质,关键是要对资源做好“保护”、“管理”、“监督”和“培育”。首先,优质资源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管理出来的。例如,好医生就是管出来的。拥有名医,未必就拥有了优质资源。如果医生医术高,但自私,惧怕风险,对患者治疗过于保守,致使患者短寿,那么这样的名医不属于优质资源。因此,医生需要管理。医生职称评定,以医术和医德为评审刚性指标,是保持资源优质的重要举措。
第二,保护资源的方法,就是维护其价值,让价格与价值相匹配。适当提高医生工资待遇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就是维护资源价值的具体做法。
第三,加强对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的监督,目的是提升卫生资源的质量,而不是为难他们。因此被监督者不应对此有抵触情绪,而应虚心接受和配合。
第四,培育优质资源的方法就是教育与培训。在轰轰烈烈搞医改的今天,政府不可忽视医学院和护校改革,尤其要增加社会急需的新课程,实施人才定向培养,让培养出来的合适的医学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优质后备资源,为医改保驾护航。
总之,新医改的方向之一,就是让人们更有“资源”意识,尤其要有对优质卫生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从而根本解决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这两个既对立又并存的问题。医改与优质资源相互依存,医改力保优质资源,优质资源则为医改保驾护航。(黄燕)